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
最新

台灣寶林茶室中毒2死 大馬36年前懸案再次浮上檯面

圖為怡保「乾撈老鼠粉」,非當事老鼠粉。(圖/中國時報劉詠樂攝)

圖為怡保「乾撈老鼠粉」,非當事老鼠粉。(圖/中國時報劉詠樂攝)

台北寶林茶室發生疑食物中毒事件,因創辦人為馬來西亞華人,再加上炒粿條等食物又是大馬當地特色美食,讓馬國媒體相當關注。更巧的是,馬來西亞36年前也曾發生「老鼠粉」奪14命案,至今仍是未解之懸案。

「老鼠粉」是馬來西亞當地的米製麵條,因外型酷似老鼠尾巴而得名,台灣則稱米苔目。綜合馬媒報導,1988年10月15日至25日的短短10天內,位於西馬半島中部的霹靂州多地民眾因食用「老鼠粉」而出現嘔吐、抽筋及腹瀉症狀,最後14人中毒不治。而這14人中,10人皆是孩童,1人為74歲老婦,死因皆為內臟如心臟、肝、腎及腦部嚴重受損而不治身亡。

來自霹靂州首府怡保市的60歲李姓婦人28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我記得這件事,當時死的大多數是華人,有小孩有老人,超可憐!因為老鼠粉那時候不halal(非清真食品),馬來人是穆斯林不能吃,其他種族也比較少吃。」她回憶當時的事件說,「當時傳言廠商要放老鼠藥,老鼠吃了亂跑,所以有些藥弄到食物裡。出事後很長時間,我們華人都不敢吃老鼠粉和河粉。」

馬國衛生部當時透過專家調查報告,證實死者所吃的老鼠粉含黃麴毒素,而調查也發現,這些含毒老鼠粉源自同一家老鼠粉製造廠。不過,衛生局一開始的調查完全沒發現這類毒素,因此推斷問題不在食物本身,所以不排除與有關廠商的儲藏方式不完善,才導致食物受變質的原因。

事發後,民眾聞「老鼠粉」色變,人心惶惶,霹靂多個市鎮的大小型粉類製造商被下令停止生產,讓製造廠家及小販頓時陷入困境。

當局於1989年4月分別設立驗屍庭,研審死因。經2年調查,才裁定14人死於中毒,而硼酸及黃麴毒素是致命因素。但由於驗屍庭無法說明硼酸來自何處,也無法確定是否來自老鼠粉,因此案件最終成了無頭公案,從此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