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漲潮3/小建商轉售土地求生存 倒閉潮即將引發連環爆
記者:林榮芳 | 2021-02-23 06:00
預拌混凝土原料之一的水泥,去年上半年行情受疫情壓抑,到了下半年爆漲,尤其第4季為傳統旺季,工程需求量增加,更帶動水泥價格上揚。(圖/報系資料照)
建材原物料「百年大漲潮」,一位不具名預拌混凝土業者表示,混凝土原物料2018年底就漲了一波,當時景氣不好,無法反映到售價,毛利掉到剩5%,一直撐到2019年4月才部份反映價格,沒想到卻被公平會開罰,「我們只是反映成本卻被說漲太兇,大家都不敢吭聲」,2020年房市回溫、台商回流、台積電擴廠帶動廠辦需求,因此補漲恢復到15%合理的毛利,他強調,「原則上就是只要原物料漲價就會反映成本,只是可能有3至6個月的時間差,除非景氣不好漲不起來。」
面對工料雙漲,對於承攬工程的營造廠不像建商,可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此在報價時就會先稍微將預估成本提高,但仍出現漲價幅度高於預期的狀況。「大家都怕了,若成本仍超出負荷,雙方(建商與營造商)就會斡旋協商,通常結果是各吸收一半(超出的成本)。」品嘉建設董事長、房市專欄作家胡偉良表示,大建商對於消費者和營造廠較具議價能力,尚可勉強調價,但小建商、小營造廠抬價能力差,成本多半都得自行吸收,近日已聽聞一些小建商轉售土地求生或直接倒閉,「農曆年後,很可能出現連環爆。」
胡偉良指出,最明顯的例子是高雄首件危老案「森森富祥」,「2018年5月風光動土時,總統蔡英文還親自到場剪綵,原定去年5月就要交屋,建商卻以缺工、缺料為由拖延,那邊到現在還是一片空地。」
一名業者分析,建商都採高槓桿財務操作,無法等到成屋再賣,有財報壓力的大型上市櫃公司更是如此,因此,「預售推案仍會是主流,除非是老字號、口袋深的建商,才有辦法『先建後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