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評論

泰公開講/劉泰英:股市過熱 當心被痛宰

民生社區商圈空置率高,但仍有店面轉手賺了上百萬元。(圖/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提供)

美國總統拜登走馬上任後,近期可能通過一.九兆美元刺激方案,也讓美國近一年來刺激財政規模高達五兆美元,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二五%,令經濟學家憂慮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美國聯準會只能因而被迫提高利率因應。為避免市場恐慌,日前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重申,當前美國通膨與就業仍遠低於預期目標,將繼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鮑爾的承諾能否安撫投資人,仍有待觀察,但為何新冠肺炎還方興未艾,經濟學家卻已經忙著示警?我認為應與美股、台股之前的驚人漲幅有關。畢竟台美股市「螞蟻雄兵」盛況又開始出現了,但很多人似乎忘了,或者沒有過去「散戶」螞蟻被宰的經驗。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護國神山」台積電,台積電能有今天的確很不簡單,但護國神山畢竟是少數,雖然電子業近年占台灣GDP比重又上升了一點,但護國神山能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帶動的「內需」也不夠大,而台灣目前內需不振,總體經濟其實仍有隱憂。

有位朋友問我,「你又在示警內需不振,為何大家沒什麼危機感呢?」那是因為股票行情屢創新高,讓不少人心花怒放。但對照我昔日擔任中華開發董事長的那段時間,台股漲勢曾與現在差不多,當年內需市場因為台股大漲,生意好到不得了,餐廳、特種營業場所人滿為患,現在很多好地段的知名餐飲店都一一收攤,「店面出租」看板高高掛,背後代表現在的人對未來沒有信心,包括已經失業、正在放無薪假或即將被減薪,再加上疫情未解,敢大手筆消費的人就少了,相關行業自然會受到衝擊。

表面上,台灣看起來沒什麼大變動,其實這可能是「風雨前的寧靜」。台灣物價已經蠢蠢欲動,現在資金還「囤積」在股票及房地產,但如果投資人居高思危,資金流向其他物資,物價就會上漲,窮人將更窮,勢必成為引爆新一波政策改變的「導火線」,屆時,學界輿論甚至政治人物為搶選票,都將給政壓力,政府為了穩定物價,恐面臨「是否收縮銀根」的難題。

同理,只要美國為首的各國政府開始狠心縮銀根,台股承受的壓力就會變大,看看台幣一直升值,就知道外資之前不斷搶進台股,未來資金撤守情況不是不會發生,而是何時發生的差別而已。

政治人物愛用股市行情做為台灣經濟很好的「佐證」,與一般民眾感受有落差,政府宣揚政績無可厚非,但如果只報喜不報憂,就不正常。當台股不斷漲,基本面卻無法支撐,漲幅勢必會愈來愈少,等到大戶賺飽閃人、散戶見風吹草動也跟著跑,股市就更可能面臨泡沫危機。這也是經濟學者總是在股市、經濟指數看來明明大好之際,愛把「居安思危」掛在嘴邊的原因。

作者/劉泰英 1936年生,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在李登輝總統時期,以中華開發董事長頭銜,出任國民黨投管會主委,與李前總統關係密切,外界當時也以財經國師、國民黨大掌櫃等稱號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