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新加坡鳳梨品質差 農委會解釋原因
記者:中國時報李柏澔 | 2021-03-30 13:08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圖/中國時報李柏澔攝)
近日新加坡消費者反應部分台灣鳳梨品質不符期待,農委會今(30)日表示,出貨到新加坡部分鳳梨品質不佳,經查屬於個案,至於鳳梨品質良莠不齊則歸類到過早採收、低溫貯藏不當及運輸過程病蟲害等,農委會已積極介入輔導。
自中國大陸3月起全面暫停台灣鳳梨進口,農委會近期為打通其他目標市場祭出外銷運費補助等措施,鄰近國家也予以支持,然而近日卻出現輸往新加坡鳳梨出現「黑心」與表皮腐爛的現象,不少旅居新加坡僑胞以愛國心支持,卻換來心灰意冷。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這次新加坡民眾反映鳳梨出現內部褐化的現象,經查可能原因有過早採收導致甜度只有9到10度,產期3月和7月的鳳梨糖度可以差到6到7度;再者是低溫貯藏不當引起寒害,造成果肉內部褐化;最後運輸貯藏過程處理不當引發病害,導致靠近表皮或果目褐化腐爛。
陳駿季指出,當初培育金鑽品種是讓國內消費者即時食用,因此品種上的確有不耐低溫長途運輸的特性,和日本市場的主要品種菲律賓鳳梨相比,菲律賓鳳梨皮厚耐低溫,可以以7到8度來運輸,但金鑽鳳梨以這樣低溫運輸就容易有黑心的狀況發生。
為了解決這方面問題,冷鏈分成國內外兩部分,國內物流端將確保全程冷鏈,包裝後果實全程冷鏈於13±2°C,避免冷藏貯運時間超過一周;國外通路端則宣導合適貯藏溫度,上架販售溫度與貯運溫度(13±2°C),不要用過去8到9度做運輸,以降低黑心的機率發生,這部分已與外貿協會合作加強宣導台灣金鑽鳳梨的果品特性。
另外即將邁入4月,天氣也逐漸轉熱,採收成熟度與糖度也會恢復到過去水準。
根據農委會統計,3月1日至3月29日止,台灣鳳梨輸往中國大陸以外市場的數量已達4241公噸,較2020年同期(不含中國大陸)外銷量752公噸,增加3489公噸、成長幅度高達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