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舒心BAR/吳若權:鍛鍊大腦 隨心所悅

舒心BAR/吳若權:鍛鍊大腦 隨心所悅(圖/123RF)

科學證實:快樂與幸福,可以靠自己創造。當你將「超悅大腦」鍛鍊成功,快樂就會變成你人生中新的習慣。這會讓我們更有力量,去擁抱自己、獲得救贖,並繼續成長。

近幾年的科學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能力,療癒早年的生命缺憾。不只能療癒心智軟體,也能療癒大腦硬體。

《超悅大腦》這本書,彙整超過五十年的研究結果,提出一個主張:「與神溝通,不是任何人的專利!」換句話說,你也做得到!

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讓自己不斷被小我控制。科學研究指出:一旦停止認同深藏於前額葉皮質內的偏執小我,就能進入「超悅大腦」。你可以試著問自己:「如果我的想法不是我,而是我在想著這些想法,那麼我可能是誰?」

我們會意識到:自己不只是這個軀殼而已。軀殼只是我們正在觀察的對象。我們必須走出那個受苦的自我。一旦進入這種身分認同,這個身分就會遠比我們先前所寄居的身體,更強大許多。

那要怎樣才能做到?你可能也接觸過很多靜坐、冥想,但為什麼你沒有能夠像鍛鍊肌肉那樣,把大腦鍛鍊成功?

為什麼靜不下來

靜心冥想需要不斷練習!進不去冥想、平靜不下來、跌出狂喜狀態⋯⋯這些都很正常。

對正在練習冥想的朋友而言,「堅持不懈」比你永遠身處於超悅大腦的狀態,還要更為重要。

埃默里大學(EmoryUniversity)一項重要研究發現:冥想週期有四個明確的階段,包括:「專注」、「思緒漫遊」、「覺察」及「轉移」。

冥想的時候,我們先到達「專注」狀態;接著因「思緒漫遊」而分心;然後「覺察」到自己分心了;最後是有意識地把注意力「轉移」回來。

即使是很資深的修行者,冥想時也都可能要經歷這些步驟,但他們對自己的覺察力比較敏銳、或是把注意力轉回來的速度比較快。

如果你在冥想過程中,走神、或分心了,就溫柔地把自己帶回來。鍛鍊大腦,讓自己維持平靜喜悅,這一趟內在英雄的旅途,重點不是目的地,而是把自己放飛的心,不斷帶回來的過程。

鍛鍊大腦的網路

科學研究發現,冥想會導致海馬迴的灰質密度提高。當你透過調節情緒,來活化海馬迴時,就是在為內在的喜悅與平靜,建立硬體結構。只要不斷練習,安穩地護持住內在狀態,就可以重塑大腦,進而把這種狀態,變成你的人格特質。

學騎腳踏車時,一開始會有些難度,隨著相關技能在大腦基底核的神經路徑增多,就會變成不假思索的反射動作。

剛學騎腳踏車,你可能會害怕摔倒。但當你加快速度,會感到興奮。這些情緒,都會活化大腦的獎勵迴路,強化學習的效果。

技術熟練後,騎車時就不需要那麼多注意力。最後,你就能在沒意識到的情況下,平衡地騎得飛快。多年後也仍保有這項技能。

同樣的道理,一開始學習冥想, 需要前額葉皮質控制放飛的自我。這樣的正向狀態,會啟動大腦的獎勵迴路。

這時候,多巴胺就會開始作用,強化大腦正在體驗的愉悅情緒,這樣一來,它們就會由前額葉皮質的上層,轉移到基底核。到這個階段,就已成為自動反應,變成直接的反射。

這是記憶「再鞏固」(reconsolidation)的過程,會強化正向的狀態,讓這個狀態變得更穩固,並且形成正向的特質。

改變自己的命運

當你將「超悅大腦」鍛鍊成功,快樂就會變成你人生中新的習慣。即使你過去曾經受苦,無論你受苦的理由有多充分,其中大多數的理由,其實都只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它們是無形的鎖鍊,會一輩子把你與苦難綁在一起。從現在開始,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你可以重新認真審視,過去每一個苦難的故事,然後打開你的心,去接受一個可能的新故事。

儘管重寫過去苦難的故事,確實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但會讓我們從痛苦中脫身。而且,這樣做也不是要你,為曾經傷害你的人辯護。除非已經完全做好準備,否則並不需要勉強自己去原諒他人。就算最後我們選擇原諒,也不代表他還能繼續傷害我們。

我們之所以這麼做,單純是為了幫助自己,讓自己可以從過去的苦難中解脫,而不是為了幫助對方解脫。

這種練習,讓我們與創造奇蹟的可能性站在同一陣線,讓我們更有力量,去擁抱自己、獲得救贖,並繼續成長。儘管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改變我們認定的往事,從而創造全新的未來。

以上跟你分享的是,由三采文化出版《超悅大腦》,我所為你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對於如何鍛鍊大腦,改變命運,是不是有多一點的體會?請你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喔。

《超悅大腦》書封(圖/三采文化出版提供)

《超悅大腦》

科學家道森丘吉彙整科學研究證明,重塑神經可以有效縮小大腦的「壓力迴路」,還能創建開悟迴路,讓我們擁有一個快樂、寧靜且足智多謀的大腦,體驗更豐盈的人生!

———————————————

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吳若權 身兼暢銷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企管顧問、生涯顧問、情感與親子專家,以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為無數人帶來激勵與療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