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心理校正回歸3/失眠可為評估因子 疫情睡好覺有三招

面對種種不安,適時轉念維持正向思考,才能在疫情期間有較高的心理抗壓力。(圖/123RF)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陳田育建議,疫情期間可以用眠與睡眠障礙,做為心理健康預測指標。他說,根據國衛院的研究發現,「失眠」是受疫情影響心理健康最敏感的指標,當各國實施封城後,19個國家的死亡增加數,與「失眠」搜尋量增加天數呈正相關。

陳田育說,失眠相關關鍵字在google搜尋增加最多的是「隔離失眠」、「失眠原因」、「冠狀病毒失眠」和「失眠療法」。顯見失眠可能是由於隔離政策增加了社交孤立,進而加劇了這些負面的影響。在疫情之下的心理健康評估中,「失眠」與睡眠品質的改變,佔有重要的角色。

醫師陳田育(左)提醒,失眠是檢測疫情期間心理受負面影響的重要指標。(圖/翻攝自陳田育臉書、123RF)

陳田育建議,失眠是疫情期間身心健康的指標因子,睡眠又與健康息息相關;若持續於疫情期間出現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或是比平常早醒的睡眠型態改變,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且一週內有3天以上,就建議應該尋求醫療上的協助。陳田育醫師也提供疫情下好眠三招讓民眾參考:

一、 睡前兩小時,遠離新冠肺炎訊息

睡眠持續閱讀相關資訊,容易提升警覺度,導致入睡困難及夜眠中斷等問題。建議每日由官方記者會獲取最新消息即可,最好與於前兩小時斷絕疫情訊息。

二、 居家輕隔離 正常作息維持生理節律

作息改變會延後睡眠也延後起床時間,現在許多民眾已經改為居家遠距工作,小孩也因為停課之故改為在家學習,原本生活節律被打斷。建議應持續保持原本工作與上學期間的作息時間,才能在疫情解封後迅速回歸正常生活。

運動可以增加腦內啡,促進新陳代謝,減少失眠狀況。(圖/123RF)

三、 轉念加正向,減少憂鬱與焦慮

轉念與正向可以減少焦慮與憂鬱的情緒,較不容易出現睡眠障礙,建議要多做正向積極的思考。例如因為疫情因素取消的許多活動,可以藉此檢視相關活動對於自己生活的重要性,重新檢視生活的重心。孩子因疫情無法上學,也能因此做機會教育,讓孩子更了解在學校就學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