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攻頂1/運費再傳漲聲 支撐航運股高檔不墜
記者:魏鑫陽 | 2021-07-02 06:00
航運三雄長榮、陽明、萬海股價屢創新高,外資也紛紛調高目標價,其中長榮上看200元。(圖/本刊繪圖組)
台股進入「大航海時代」,航運三雄長榮、陽明、萬海的股價屢創新高,外資高喊長榮上看200元、陽明235元,萬海6月28日更漲停攻上300元,然而,卻有大股東提前賣股跳船。
究竟航運股到底還能不能買?根據航運業人士第一線觀察,「年底前運價沒有調降空間」,且基本面「好到不行」;不過,多位分析師不約而同地提出警告,「航運類股已成為熱門當沖標的,占大盤成交比重過高,不健康也不正常!」
從去年至今,不論貨櫃船、散裝船、造船、承攬還是物流,23檔航運類股漲幅已衝上4到5倍,6月16日更以占大盤總成交金額的51%(2898.17億元),寫下歷史新高紀錄!
然而,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滿載當沖客的航運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和萬海(2615),一周前爆出驚天的高價大量之際,卻遭逢大股東賣股下船的巨浪。例如6月22日,台航(2617)公告申讓1.3萬張的陽明,隔日就下跌;散裝運輸正德(2641)大股東正展投顧、台船(2208)法人董事代表謝國榮、益航(2601)總經理郭人豪及志信(2611)法人董事代表的天鼎公司等申報轉讓持股後,股價都一度走軟。
大股東下船確實讓市場人心晃動,股市菜雞及老水手都想知道,航運類股到底要賣還是買?還會繼續漲嗎?誰是下一個航海王?
擁有20年資歷的報關業者馬丁,分享他的一線觀察,「這一波航運熱,從去年第3季開始,當時疫情日趨緊繃,在空運大量縮減下,海運貨櫃一櫃難求,國際運費開始調漲;去年底歐美耶誕採購旺季後,大量訂單延遲到今年初才到貨,供需失衡使得運費再度調漲。」
此外,竟然還出現「大排長榮」的卡船事件。今年3月23日,長榮向日商正榮汽船公司租賃的貨櫃輪「長賜號」(Ever Given),打橫擱淺在埃及的蘇伊士運河,阻斷運河雙向航行,使得擔負全球12%運量的蘇伊士運河,打結長達6天。「這對已經吃緊的貨運市場來說,更加惡化船隻、船員間的調度。」馬丁說。
接踵而來的是疫情爆發的巨大衝擊。「尤其是印度疫情的惡化,不僅造成有些船隻拒停印度港口,甚至部分國家拒絕印度籍船員上岸,或是停靠過印度的船隻入港等等,種種事件累積下來,就不只是船期延長而已。」馬丁指出。
馬丁進一步透露,「印度變種病毒Delta的迅速流竄,已使全球航運業展開新一輪的防疫警戒措施,不但擴大封鎖區域、管制人員進出與工作時間,甚至還關閉部分碼頭,例如大陸廣州、新加坡等地的部分碼頭,作業時間大幅縮短、卸貨靠岸時間大幅拉長,這使得在港外排隊準備進港卸貨的船隻數量大增,船期時間拉長。」
6月下旬,原本2個月可以跑完一趟的歐洲線,現已變成3個月,儘管成本上揚,整體運量仍持續縮減。「現在幾乎沒有空的櫃位,船務公司都會請客戶盡量『合櫃』一起運。」馬丁斬釘截鐵地說,年底前船期只會雪上加霜,運費沒有降價空間,不排除還有新一波調整,「目前新船下水的數量有限,且因貨櫃船期拉長,船公司對於空櫃需求持續增加,預備迎接歐美報復性消費潮,市場需求穩定增溫,加上油價可能調漲及缺船員、港口排隊封鎖等不利因素,明年海運的運費應該還是處於高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