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綜合

因應新冠疫情!衛福部曝「社區及家庭托顧服務」恢復條件

(圖/翻攝自衛福部直播)

本土疫情持續趨緩,但民眾仍不可過於鬆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社區及家庭托顧衛生福利機構,訂定相關防疫指引,逐步恢復提供服務。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祝健芳司長表示,衛生福利機構的社區式因應新冠肺炎防疫管理指引,主要適用範圍包括社區式的長照機構,第2類是屬於護理機構、老福機構,以及附設的日間照顧機構,第3類是依照身障設置的日間型服務,包括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及服務機構,第4類為精神復健機構,屬於日間型,第5類是兒少權法的早期療育機構。

(圖/指揮中心提供)

接著是針對機構恢復服務條件,目前的防疫管理指引下,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都是屬於第5類施打對象,全體工作人員在指引內規範,疫苗施打率要達8成,且需要完成檢核表,服務機構必須做自我查核,之後報給地方政府做備查,後續地方政府會來隨時做抽查。有關地方政府的部分,會依據指引輔導機構,來提供相關服務,也可以視機構狀況來進行實地查核。

(圖/指揮中心提供)

有關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條件,必須在接種第一劑疫苗且滿14天,但未滿18遂不適用,如果未接種疫苗者,或接種第一劑未滿14天,提供服務前必須提供解隔離證明,或3天內的快篩陰性證明,整個服務開始運作之後,服務後三級期間,每周都要提供快篩陰性證明,處理用自費來做快篩,居家快篩也可以。不得提供跟不得接受的樣態有,確診、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抗原快篩陽性者,皆不能提供服務。

(圖/指揮中心提供)

至於規範場域內,必須要有防疫管理措施,及具感染風險者,萬一有發生確診病例的應變處置,不管是工作人員或接受服務人員,健康監測和異常通報,都在指引裡面有規範,相關服務空間的服務動線、分區空間及隔離空間,必須在現有機構找到一個可以獨自的隔離空間,如果受限於日間照顧空間狹小,還是必須和活動空間有所區隔,作為萬一有發燒症狀,可以等待送醫做的隔離空間,必須建立分倉、分流,以及分組進行活動,用餐機制也是採取分批,屬於套餐的方式,自助餐必須由工作人員來做分菜,每日至少要有2次環境傾消。

若發生疑似病例,機構24小時內要主動通報,必須讓疑似病例在隔離空間等待就醫或返家,不得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只要有任何一位人員確診,機構要主動通知主管機關,進行集體篩檢,整個機構暫停服務14天,機構也必須將相關人員做造冊,就已知訊息提供給相關人員配合後續疫調。

(圖/指揮中心提供)

對於長照機構,或是在生權法底下有一種服務樣態叫「家庭托顧服務」,運用自己家的空間來照顧,1:3或1:4的照顧型態,比較不容易鑿成群聚感染,只要做到一定的防疫機制,可以恢復並提供服務。基本上,家庭托顧員要接種第一劑疫苗,而且滿14天,另外的防疫機制,整個要有本身和服務對象有健康監測及異常通報機制,人員也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每天家庭環境至少要進行2次清消,若有發生疑似病例,包括同住家人,24小時內要通報,在隔離空間等待就醫或返家。只要任何一位人員確診,家託單位就必須停止服務,通管主管單位進行篩檢,一樣要進行照冊配合疫調。

(圖/指揮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