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羽協3/讓選手專注在比賽上 張國祚用服務世界冠軍心態做事
記者:陳大智 | 2021-08-10 06:00
「新國球推手」張國祚是羽協首位選手出身的理事長,他致力協助選手、教練及裁判爭取權益。(圖/趙世勳攝)
近年台灣部分單項運動協會相繼傳出組織改選爭端,或是為了商業利益杯葛選手參與國際賽事、教練偏頗特定選手等爛事,導致負評不斷。2017年8月《國民體育法》修法前夕,中華民國羽球協會也發生新舊勢力卡位戰,原有勢力執意搶在修法前進行改選,力阻改革洪流,卻遭新勢力代表張國祚突圍成功,改選結果大翻盤,現年52歲的張國祚成為首位羽球選手出身的羽協理事長。
張國祚(以下簡稱「張」)接受本刊專訪(以下簡稱「記」),談起對羽協與羽球的未來期許,期盼能夠替台灣羽球界注入新能量,讓台灣羽球在國際上持續發光發熱。
記:您被外界視為「改革派」,近年羽球的會務推展成效如何?
張:我一上任就向羽協成員闡明:「因為選手是世界冠軍,所以我們也要用服務世界冠軍的態度服務選手!」當羽協有這個覺悟,選手才能安心比賽,不用擔心其他無關訓練的事務,羽協就是專心為選手服務就好。
所以,我進到羽協後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替選手積極爭取資源和改善權益。選手、教練和裁判都是羽球發展的重要關鍵,我接任理事長後,直接跟3方對話,由羽協建立可以讓大家溝通順暢的互動平台,替自己的權益發聲,也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成果自然展現。
此外,我也落實參選理事長的政見,成立教練、球員的權益申訴委員會等;《國民體育法》修法後,其實各單項運動協會都朝這個方向邁進。如今選手在東奧寫下歷史最佳成績,這時間點對改善羽球環境至關重要,羽協要更加努力。
記:對於外界長期詬病的協會財務問題,您怎麼處理?
張:《國民體育法》修法後,每個單項運動協會都朝「財務透明化」方向邁進,也由於單項運動協會被看待為「半官方組織」,人事考核和財務審核等方面,都得依照體育署規定。羽協財務來源分為「政府補助」和「自籌款」,每筆金流必須「有憑有據」,且得由政府認證的會計師事務所簽核,全部依法處理,主事者一定要清楚認知。
外界不知道的是,單項運動協會得要自籌人事費用,當選手成績愈好,協會比賽舉辦愈多,辦公室人力也需要更多。以羽協為例,過去配置人力大概只在5名以內,如今隨著大型賽事增加、選手出國比賽行程愈來愈多,羽協人力已增至10名,但這些人事經費都要協會自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