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焦點

血淚南廻2/ 南迴鐵路工程艱難土重 夜以繼日168小時挺進不到1公尺

南迴鐵路由一座座橋樑與隧道連接而成,全長近百公里。圖為大武溪橋。(圖/廖明誠提供)

南迴鐵路全長98.2公里,以一座接一座的隧道和橋樑相連通過中央山脈,全線大、小橋樑以及隧道共修築近二百座,大部份隧道工地地處偏遠,施工過程中需忍受隧道內高溫、濕氣、泥濘與噪音,隧道壁土石還潛藏隨時可能崩落、湧水等風險,施工艱鉅的程度難以想像。

鐵道局東部工程處第四工務段長廖明誠指出,南迴鐵路全線共修築158座橋樑、35座隧道,總長3萬8202公尺,佔了總長近百分之四十,最長的中央隧道更長達8070公尺,曾名列台灣最長鐵路隧道十餘年。

施工人員當年頂著高溫悶熱,在惡劣的環境中完成南迴鐵路的二百座隧道。(圖/翻攝自交通部鐵道局臉書)

「越長的隧道通風效率愈低落,必須透過管路分段送風到隧道內,尤其一部送風機僅能送風幾百公尺,採接駁方式送進去的都已經變成熱空氣。」廖明誠說,過去施工機具大多為柴油式,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氣,隧道內二氧化碳濃度高,且含有毒氣體,因此需要送風管持續排風,但多部送風機運作的同時也導致隧道內高溫,四季如夏悶熱難耐。

曾參與中央隧道西側出口工程的廖明誠回憶,當時施工地點地處偏遠,必須透過修築便道挺進深山,歷經約20幾公里「挖山造橋」,卻時常因為大雨,山高坡陡峭,雨水傾洩而下,瞬間沖毀便道和橋樑,「一切都要重來,有次(工程)因此耽誤一兩個月,才重新將材料運送進去(隧道)。」

「大雨不僅沖毀橋樑,也造成隧道內積水,泥濘難行,增添施工困難,有一次遇到颱風豪雨,水甚至淹到隧道洞口,光是抽水就耗費三個月的時間,機械全泡湯了。」廖明誠說,隧道排水工作耗時,透過鑽孔排水,或是從隧道中間挖導坑,工人日以繼夜趕工,有時一週的施工進度還前進不到一公尺,工程十分艱辛。

除此之外,施工過程還有另一大致命危險,南迴鐵路位於板塊擠壓帶,地質既破碎且脆弱,因此開挖隧道時容易有坍塌的風險,就有數名工人遭落石擊中頭部死亡,或是遭崩落的土石掩埋,窒息而死。

鐵道局東部工程處第四工務段長廖明誠曾參與南迴鐵路中央隧道工程,隧道全長超過8公里是全線中最艱難的路段之一。(圖/馬景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