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焦點

北捷交朋友1/交幾個有情有義的朋友 台北捷運壁嵌施工團隊好氣氛

捷運局第二工程處主任劉振忠指出,捷運開始興建時潛盾機工法在國內還不是主流。(圖/黃威彬攝)

台灣的公路網四通八達,便利性可謂無遠弗屆,然而回顧台灣基礎建設過程,工法經常都得借助國外技術轉移,例如20多年前台北市開始興建捷運網路時,就有多家國外廠商投入。台北市捷運公館站內的完工紀念牌上,除了捷運工程局和本地廠商員工的名字外,也把國外工程師的名字刻在上頭,「做幾件漂漂亮亮的工程、交幾個有情有義的朋友」,顯見當時即使工程艱鉅,然而團隊相處的氣氛十分融洽。

台北捷運中最早興建的木柵線在1996通車,工程採高架方式,後來增闢內湖線時,才改採地下道穿過松山機場,成為現今的文湖線;再來就是1999年完工的淡水線,後來新店線則全線採取地下工程建設,而公館站就是新店線通過蟾蜍山的地下隧道施工起點。

「做幾件漂漂亮亮的工程、交幾個有情有義的朋友,是我們工務段的『企業精神』。」列名紀念牌上的北市捷運局第二工程處第二工務所主任劉振忠說,1995年他退伍後從事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參與捷運工程,當時他負責新店線公館至萬隆站之間地下隧道,因為地質結構複雜,全程使用歐規潛盾機開挖,而台灣當時沒有相關技術經驗,必須向外國友人學習,本國工程師學會了之後再傳承經驗,往後的地下隧道就由台灣人獨立施工。

台北市捷運公館站內的完工紀念牌上有不少外籍工程人員的名字,1990台北市捷運局聘請的美國總顧問公司代表也應邀至市議會簡報目前捷運系統施工情形。(合成圖/報系資料照)

劉振忠回憶說,工程中意外狀況不斷,現場的工程人員曾為了工地湧入地下水,大家不分業主、包商一起徹夜堆砂包,培養了革命情感,而捷運開通就是團隊的心血結晶,因此才會把參與者的名字刻在站內,也是為自己工作負責的一種表現。

「人生真的就只能做那麼幾件工程,好好做才不會愧對自己。」劉振忠說,捷運工程單位是以一個站搭配一條地下隧道計算,平均8年才能完工一個單位,一個人的職涯最多也只能參與4條捷運興建工程,所以才會說「做幾件漂漂亮亮的工程」。

「全地下隧道的施工需要用潛盾機工法,當時在台灣還不是主流,必須要由台灣與外國廠商聯合承攬。」一位當年參與工程的包商說,當年淡水、新店、中和、板橋與南港五條捷運第一階段工程「五線齊發」,因為是第一次進行大規模的都市地下隧道工程,大量引進國外的技術與經驗,參與捷運工程的外國廠商有日本人、美國人、捷克人、德國人、瑞士人及奧地利人。

劉振忠從現場的工程員做起,至今已經28年。他回憶當時的大學畢業生其實英文聽說能力並不好,但在捷運新店線的公館段工作,現場必須用英語跟來自美國、德國與日本的工程師溝通,合約與細部規範都是用英文書寫(後來的捷運工程合約改為中文),捷運局長官週會時為了方便快速與外國廠商及工程師滿通,也用英文開會,讓他每天生活在英語環境中,是這輩子英語程度最好的一段時間。

文湖線是台北市最早通車的捷運路線,最初叫做木柵線。(圖/黃威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