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漏洞2/移工無視台灣交通法令 拒繳罰單政府沒轍
記者:王昭濱 | 2021-10-23 06:00
電動自行車是外籍移工圈最愛的代步工具。(圖/中時資料庫)
電動自行車免掛牌、不需備有駕照,又沒對駕駛年齡或身心狀況限制,因此除了是婆婆媽媽買菜代步最佳工具外,也是外籍移工圈的最愛,且電動自行車屬於「慢車」,多數警察都不會取締其違規,所有因素加在一起,讓電動自行車成為管理漏洞,治安與交通事故不斷。
屏東市民生路10月5日傍晚發生一起車禍,80幾歲的阿婆騎著電動自行車擦撞正在停等紅燈的機車,然後整個人呈大字型躺在馬路上,造成阿婆手肘擦傷,後腦腫起來,警方表示,阿婆有可能是年紀大,反應較不靈敏造成。
根據警政署交通組統計資料,今年1至8月,因為騎乘電動自行車發生的車禍,就造成24人死亡,受傷更達4318人。此外,工業區比例較高的新北市,自今年初迄今,也對騎乘電動自行車違規民眾告發出包括未戴安全帽、闖紅燈等近千張罰單,如果違規者是本國民眾,多半都會乖乖繳納罰款。
但外籍移工卻讓警察很頭痛,因為外籍移工根本就不甩台灣法令,多數被裁罰者都拒繳罰款,行政執行署根本不會去執行這種芝麻案件,外籍移工也不會因為未繳罰款而不得離境,因此形成惡性循環,甚至有的警察因此都失去了開罰單的動力。
而依據現行的交通安全法規,以電力為動力的機動車,時速在25公里以上的稱為「電動機車」;時速25公里以下的稱為「電動自行車」;時速25公里以下且有腳踏板,需腳踩才可前進、車重40公斤以下者則是「電動輔助自行車」。
在今年4月有立委提案修法,將來騎乘電動自行車需年滿14歲以上,也必須強制懸掛車牌才能上路,交通部也表達贊同。並規劃將電動自行車更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未掛車牌行駛道路,可罰1200元到3600元,但法案仍在立法院一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