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命地雷3/「猝死心臟病」前三名揭曉 不想被死神抓走「必做2檢查」
記者:張雅淳 | 2021-10-31 06:00
藝人龍劭華無預警猝逝,據了解也與心血管疾病相關,醫師提醒有危險因子應該定期健檢,才能及早治療。(圖/林士傑攝)
近年來許多藝人紛紛猝逝,包括高以翔、小鬼(黃鴻升)、以及龍劭華等,推測原因都與心血管疾病相關。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表示,導致猝死的3大心臟疾病分別為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先天性心律不整,其中又以主動脈剝離死亡率3~5成最高。
居次則是心肌梗塞,死亡率約1~2成;而先天性心律不整的死亡率較難說明,主要是因為若病發時身旁有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幾乎就能挽回性命,但如果沒有AED,那喪命機率就幾乎百分之百。
蘇彥伯說,想要預防心臟病猝死,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健檢,「就算是一般的基礎健檢,從血壓值、心電圖、醫師聽診,都能早一步發現心臟疾病。」蘇彥伯建議若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吸菸習慣,可提早從30歲就開始健檢,一般人則建議40歲後。
如果發現心臟異常,醫師會進一步安排心臟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這也是可預防猝死的必做2檢查,以主動脈剝離為例,透過這2項檢查就能提早發現;而心肌梗塞,需要透過電腦斷層檢查,才能在血管病變初期提早發現,心臟超音波只能在病況後期時才能察覺異樣。
至於先天性心律不整,則可透過心電圖檢查,不過,由於心律不整發作的時間難以掌握,所以除非有相關病史、或曾發病過,才能藉由連續性心電圖檢查及早發現。
蘇彥伯說,主動脈剝離平時幾乎沒有症狀,往往發生時就難以挽回,建議從危險因子如遺傳、吸菸、高血脂或高血壓控制不佳等來判斷風險,提早進行相關檢查。而心肌梗塞則會有胸悶、絞痛、易喘等症狀,建議一旦察覺不適就趕緊就醫,由於心臟疾病往往彼此相關,或許也會同時發現主動脈異狀。
除此之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如果能擁有好的睡眠、不要熬夜、多吃高纖蔬果,就能降低血管內皮發炎的機率,而運動也相當重要,蘇彥伯建議掌握每周運動3天、每次運動30分鐘、心跳130下的「333」原則。
更積極一點,則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但蘇彥伯也提醒,一定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千萬不要一次做到「滿」,否則也會帶給身體過大的壓力,同樣容易使得血管內皮組織發炎,反而更容易發生猝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