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熱線
傻眼貓咪!物價指數創40年最大增幅 官員卻稱「國內沒有通膨問題」
記者:張雅淳 | 2021-11-06 09:16
主計處官員認為,蔬果價格飆漲屬於短暫現象,因此國內並沒有通膨問題。(示意圖/焦正德攝)
主計長朱澤民一句「蚵仔麵線20元」,以及日前主計處公布,7月底國內受僱勞工平均薪資達5萬5757元,都讓民眾覺得「主計處與民間距離好遠」,彷彿活在不同的平行時空。
主計總處昨(5)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2.58%,已經連續3個月失守2%通膨警戒線外,10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4.78%,更是大幅飆升,創下逾40年,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最大漲幅。許多研究機構認為,WPI年增率一旦持續雙位數上漲,恐轉嫁至產品售價,對通膨造成壓力。
不過,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卻認為,國內並無通膨現象,近期CPI漲幅高,是因為天候及國際能源價格高檔等短期因素影響。曹志弘說,民眾對於購買頻率較高的商品,價格感受會更深;主計總處按購買頻度別觀察物價,發現每月至少購買1次者,漲幅高達5.52%,不只是逾9年最大漲幅,更是CPI總指數漲幅的2倍以上,這便是民眾對物價上漲很有感的關鍵。
舉例來說,民眾可能每1、2週就要買蔬菜、水果,還有加油,這幾項正好是近期漲幅較大的項目,所以感受特別深刻,但是像家電、手機這些價格相對平緩的項目,因為久久才買一次,就不會有太大感覺。曹志弘表示,隨著天氣平穩,接下來蔬果價格應該會漸趨穩定,後續只要國際油價不要再大幅攀升,或許民眾對於通膨的預期心理就會慢慢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