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熱線
油價遭疑「漲多跌少」 中油祭「2大緩漲機制」藏玄機
編輯:黃任強 | 2021-11-07 16:09
國內油價連續5周上漲,終於宣布調降。(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國內油價連5漲,終於在今(7日)宣布調降,民眾卻發現,中油的油價並沒有跟著國際油價的漲跌幅而調整,還疑似「漲多跌少」。對此,經濟部和中油強調祭出亞鄰競爭國最低價、油價平穩措施「兩大緩漲機制」吸收漲幅因應,一名知情人士就曝光背後玄機。
國內油價連續5周上漲,物價也跟著變貴,汽油漲至7年高點、柴油則達到3年新高,民眾向《蘋果新聞網》反映,疫情爆發時油價大跌,但台灣油價不跌,近來國際油價大漲,而台灣的油價疑似漲更多。以今年8、9、10月的國際油價和國內油價來分析,國際油價8月初至9月中旬漲跌互見時,中油吸收漲幅,達到「緩漲」效果,但是在9月底至10月底,國際油價連續6周飆漲,中油的95無鉛汽油漲幅,卻比國際油價的漲幅還大。
對此,中油指出,每周的調價皆依政府核定的浮動油價機制作業原則辦理,將各次油價資料及計算過程公布在網站,除了依「調價指標7D3B周均價」做調整基準,汽、柴油調整後零售價內含貨物稅、能源及環境負擔、營業稅等稅額,機制可謂公開透明,強調沒有「漲多跌少」的情況。
一名熟悉中油浮動油價機制的人員透露,「兩大機制」如何套用藏有玄機,如果計算油價的過程,先套用亞鄰競爭國最低價機制,再套用油價平穩措施,得出的結果漲幅較小,反之則漲幅較大。
那麼中油是如何計算油價呢?中油回應,依規定一律先套用亞鄰競爭國最低價機制,再套用油價平穩措施,另統計今年至今已啟動亞鄰競爭國最低價機制40多次,吸收金額高達76億元,但油價平穩措施則是自10月起國際油價飆漲時,最近才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