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專題

電影頻道2/《美國女孩》大受歡迎 阮鳳儀和媽媽的「相愛相殺」沒白費

《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接受本刊專訪。(圖/林士傑攝)

在這次金馬獎成為大黑馬,一舉拿下「最佳攝影獎」、「最佳新演員」、「最佳新導演」、「金馬獎觀眾票選獎最佳影片」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的電影《美國女孩》即將上映,導演阮鳳儀以自身經歷拍攝出動人好故事,大家也關心起她接下來的作品走向,她對於親情議題相當有興趣,「這是最樸實的東西,所以看連漫威電影也是在賣親情,大家都割捨不掉的。」除此之外,人物傳記類電影也是她接下來想嘗試的。

《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導戲場景。(圖/傳影互動提供)

《美國女孩》是阮鳳儀自己與家人的故事,電影講述母親診斷出癌症,為了治療而帶著兩個女兒回到台灣展開新的生活,宛如一個反轉的移民故事,藉由回到原生家鄉的生活情節,刻劃其中的文化差異、母女對峙、抗病經歷。其最終也要傳遞「不完美的家人間,如何找到療癒彼此的力量」。

在片中方郁婷要飾演阮鳳儀的小時後,兩人合照韻味也有些相似。(圖/林士傑攝)

在片中飾演阮鳳儀小時候的方郁婷,導演形容「我覺得她演的好讓人同情,我那時候一定不惹人同情,才會被揍得那麼慘。」阮芳儀笑說:「我所做過的壞事,電影裡面大概只呈現到十分之一。但我覺得也只是小小反叛,很多成長電影都會捕捉那種少年血氣方剛,不外乎就是打架,其實女生也會經歷那種反叛時期,但我們的表現不會很大,可能就是那種小小的脫軌,大家會有『刻版印象』覺得女生那樣好壞喔!但其實那些事情拿到現在來看,她也沒有幹嘛,只是頂嘴,是那時候大家太乖了!不是我太壞了。」

《美國女孩》深入探討親子家庭關係,阮鳳儀也寫出了過去和母親的誤解和糾紛。(圖/傳影互動提供)

聊起小時候和媽媽的衝突,阮鳳儀表示太多了,以至於媽媽以前常說:「這死孩子來折磨我的。」而彼此「相愛相殺」的關係,「我覺得是我和媽媽太像了,我們在彼此身上看到太多自己的缺點,她會很擔憂。所謂『相愛相殺』裡面有講愛恨一體兩面,她表現出的尖銳是因為她很在乎她很愛,如果她沒有很愛、不在乎,這些情緒都不會出現,這就是家人。」

現實生活中,阮鳳儀因為完成電影,也越來越了解媽媽(左)過去的辛苦。(圖/翻攝自阮鳳儀IG)

阮鳳儀在得獎時曾表示:「《美國女孩》中拍攝出的那時光,對我來說那是很難熬的日子,但因為拍成了電影讓我有了出口。」她在拍攝電影前,不僅反覆訪問家人,也藉著機會彼此進行心理諮商,讓家人間有更多體會,也算慢慢放下對過去的成見,「創作同理心會變強,因為自傳電影『無我』很重要,現在比較聽得到別人講話。現在我也比較能慢慢理解,媽媽她就是很愛妳,她會覺得擔心是她的責任,我應該不要讓她的擔心影響我,這擔心也是她愛的方式。」

林嘉欣片中飾演的阮鳳儀媽媽過去因生病,不得不把兩個小孩從美國接回台灣。(圖/傳影互動提供)

對於自身故事拍攝成電影獲得這麼多好評,阮鳳儀是受寵若驚,更是沒有想過在金馬能獲得這麼多入圍,「因為我們追根究柢還是一個家庭類型的電影,這種其實好像比較私密的故事,在入圍獎項和影展會比較吃虧,真的是很感謝金馬獎用了不一樣的格局和眼光,去看到這個作品。」

導演阮鳳儀與林嘉欣和方郁婷互動。(圖/傳影互動提供)

她也感謝支持的觀眾:「電影產量很多、好的電影也很多,觀眾的心力有限,每個作品被分到的時間非常的少,為什麼要特別去關注?所以真的很謝謝,我收到很多人反饋,大家快變作文比賽,原本我看很多篇以為這已經寫得很好了,看到下一個更會寫。」不過最終阮鳳儀最感動的還是,「這讓他們想起自己!我覺得這就是電影的最大魅力,也是我自己在看電影會想走電影這條路的原因。」

阮鳳儀得到這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項,未來作品也讓人期待。(圖/林士傑攝)

阮鳳儀第一部片得到好成績,她接下來的計畫也讓大家好奇,「親情的故事可以講一輩子!親情真的是很普世、樸實的東西,連漫威電影也是在賣親情,這東西就是割捨不掉,這是每個人最重要人生要處理的關係。」不過大學唸中文系的她,也希望不會受到限制,「我很想嘗試改編作品或是傳記類、人物傳記類那種。我喜歡有生活上的素材,像最近上映的電影《史賓賽》我就很有興趣。那導演如何能把那麼知名的演員,讓她演一個這麼知名的人物,用一個這麼私密的角度去看、去包裝。」《美國女孩》於12月3日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