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P3實驗室染疫! 專門研究高危險病毒「疑似遭鼠咬感染」
記者:張雅淳 | 2021-12-09 21:08
新冠疫情爆發之後,P3實驗室就開始研究新冠病毒,協助中和抗體、快篩等研發。(示意圖/黃威彬攝)
中研院P3實驗室有一名20多歲的研究人員確診新冠肺炎,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是國內首起P3實驗室染疫首例,據了解,該名研究人員月初已離職,打過2劑莫德納疫苗且已經超過14天,該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確實都會接觸到各種病毒,但該名研究人員染疫後才說出上月底曾不慎被實驗老鼠咬到,而該老鼠身上帶有的是英國Alpha變異株,但仍待第2次複驗確定感染源。
生物實驗室依照危險程度可分成P1至P4四個等級,P1實驗室最單純,只須設有實驗工作台及洗手槽等,而P3實驗室則是操作第三級危險群微生物實驗室,不僅須設置高壓蒸氣滅菌器等外,實驗室還需具負壓定向氣流,以避免病原菌外洩。
P3實驗室可操作的感染性生物材料為造成人類嚴重或潛在致命疾病的生物,包含新冠病毒等,因此所有移出實驗室的物品都必須進行除污,實驗室研究人員也須受過專業訓練,在個人裝備防護上,不論著裝或卸裝也都有一套SOP,非常嚴謹。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數據統計,國內共有18間P3實驗室,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中研院攜手學研界組開放平台,共同投入疫情的快速篩檢工具、藥物與疫苗研發等,而中研院P3實驗室研究人員也開始進行「養」病毒等相關分析研究。根據中研院生醫所P3實驗室介紹,P3實驗室工作內容包含新冠病毒培養、協助新冠病毒中和性抗體研發、快篩研發、藥物研發及疫苗研發等。
據了解,中研院這名染疫的研究人員本月初才離職,在實驗室中會接觸到的新冠病毒株只有英國變異株,且該研究機構內的工作人員疫苗覆蓋率已達百分之百,P3實驗室制定的標準作業程序(SOP)機制也完全尊重中央制定的標準,對疫情不敢掉以輕心,雖然匡列人員多,但評估風險應在可控制的範圍內。
北市南港P3實驗室一名人員疑因工作染疫引起討論,國內目前有18間P3實驗室,專用以執行高危險性傳染病致病原微生物研究,除操作人員須受訓,穿脫裝備也有SOP才能處理危險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