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醫院更危險…醫曝實驗室「9大應變程序」反覆演練 心疼喊:真的很辛苦
編輯:陳頡 | 2021-12-11 18:52
中研院一名已離職的女職員疑似實驗過程中不慎染疫。(圖/翻攝自Google map)
中研院P3實驗室1名已離職的研究助理(案16816)確診新冠肺炎,經調查後,病毒定序結果與中研院實驗室相符,確定是來自實驗室的病毒,可明確判定與社區無關。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直言,實驗室比醫院更危險,尤其是處理高風險病原體的實驗室,這些實驗操作的幾乎都是易傳播的病原體。
黃軒今(11日)在臉書表示,「COVID19高風險地區,大家都以為是只有在醫院,其實比醫院更危險,是處理高風險病原體的實驗室,這些實驗內操作的幾乎都是易傳播的病原體。因此在標準的高風險病原體的實驗室,都會有制定的應變計畫」。
醫師指出,實驗室的應變程序包括「預防災害,如火災、水災、地震及爆炸」、「生物危害之風險評估」、「人員意外暴露之處理及除污」、「人員及實驗動物之緊急疏散及撤離」、「人員暴露及受傷之緊急醫療處置」、「暴露人員之醫療監視」、「暴露人員之臨床管理」、「流行病學調查」、「事故後復原處理」。
黃軒提到,在高風險病原體的實驗室,這些災害演練、模擬狀態,都會一直持續演練,例如「模擬管制性病原及毒素工作人員發生暴露狀況,以測試健康監測程序」、「模擬實驗室工作人員發生虛脫或昏倒情況,並測試其他人員如何應變,進行哪些聯繫,如何從實驗室移出該人員」等等。
黃軒強調,「這些實驗人員,真的很辛苦!冒險進行協助高風險的病毒診斷,我們才能有效知道,哪種病毒感染?我們才能知道如何防疫!謝謝第一線『防疫人員,醫師人員』,別忘了,還有一群在高風險『實驗操作的人員』,這些都是幕後的英雄!衷心謝謝大家的付出行動,一起對付COVID19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