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生1/把知識經驗保留在AI裡 Beyond Limits攜手仁寶實現工業4.0夢想
記者:胡華勝 | 2021-12-19 06:00
Beyond Limits與仁寶電腦合作開發機械手臂的 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建立好交情 , 現在協助漢聲出版社跟仁寶對接,用AI科技推動內容數位化,10月在Beyond Limits舉辦的Party , 仁寶集團高層也出席參加 。 (圖/Beyond Limits、翻攝仁寶臉書)
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為了火星殖民夢,力推SpaceX太空探索計畫,而探測車「好奇號」搶在馬斯克之前,由一套人工智慧(AI)系統送上火星,這套AI的創始公司Beyond Limits(必揚極限)去年布局台灣,成立3人分公司,短短一年內已拿下十件總額逾6,000萬元的案件,包括仁寶電腦。
CTWANT記者實地走訪,Beyond Limits隱身在南京東路西松國小附近巷弄內一樓民宅,門口掛著Logo招牌,小到讓人難以想像,屋內藏著探索十萬八千里外火星太空的AI技術。
所謂人工智慧,簡單說就是電腦透過程式運算模擬人類心智,演算出解決問題與決策。世界經濟論壇更預言,2022年,自動化技術和AI的發展將取代7,500萬份工作。其中,Beyond Limits更以認知型人工智慧為其最大的特色。
科技業有一個痛處,就是想把老師傅的經驗與智慧,能化為知識變成可以傳遞與重複學習的內容。為解決這類的問題,電子五哥之一的仁寶電腦(2324)找上了Beyond Limits共同開發了預測維護顧問系統(Predictive Maintenance Advisor),要來解決「經驗」的問題,期望真正落實工業4.0。
Beyond Limits台灣區總經理張中宜說明合作內容,這是一套用於機械手臂的AI解決方案,「由於生產線上機械臂的故障,會影響整個裝配線,每天造成高達千萬元的損失。而修理一隻機械手臂的成本高達80萬元,維修材料準備耗時,所需材料碰巧缺貨時,可能需要好幾天甚或好幾週才能重新啟動生產線。」
「因此,公司習慣聘請有經驗的機械師傅或由自己的工程師來進行修理,而不是將機械手臂送回原廠,如此一來面臨機械師或工程師在維修時,往往依靠自己的經驗,更不用說為未來的維護管理提供具體的數據資料。」
據此,仁寶找上Beyond Limits台灣團隊,提出一套AI解決方案,「有豐富經驗的機械師傅,將其專業知識植入系統,並將『經驗』統整成為提供清晰且數據化的建議和說明,以改善效率問題,並讓維護成為快速及可管理的事。」
仁寶的一位廠長對於導入Beyond Limits的AI系統,非常激動地說說:「可以把知識經驗透過AI傳承,是我一輩子的夢想」。
有了第一個合作案後,雙方進一步推動第二個合作案。Beyond Limits用邊緣運算技術,協助仁寶工廠讓辨識結果在攝影機終端完成,再透過認知AI把結果傳回中控。這個過程可以做到迴避臉部辨識的爭議、節能、迅速的效益。
張中宜指出,光電面板產線中機器手臂的維修概念與風機維修類似,而且痛點也類似,包含高昂的維修成本、未經標準化的維修流程,以及依賴經驗的維修決策;光電業也是目前積極開發的目標市場。
另一大案是一家電池製造業者。張中宜透露,由於電池產業與Beyond Limits在美國石油產業的經驗有關,研發邏輯是相似的,痛點都在於漫長的研發過程,怎麼樣的調配才是最佳的組合,這樣的實驗過程相當耗時,至少要半年以上。
透過Beyond Limits認知AI,所提出的電池配方建議,研發人員只要以自然語言輸入期望的電池規格、價格與電車轉速,系統即可在43分鐘內提供數百種配方與實驗方式供選擇,縮短約2,000倍的研發時間。
也就是說,整合了業者的認知配方顧問的經驗,縮短開發電池配方的實驗時間,以達到降低材料和程序成本、加快上市時間。張中宜指出,「太空供應鏈其實很廣,火箭到衛星都會需要電池。」
Beyond Limits也相中台灣最夯的風電能源行業,「風電主要是從國外而來的技術,由於機器都是進口的,維修往往依賴於來自原產國的經驗豐富的機械師。」張中宜分析,「跨文化交流成為企業管理面臨的嚴峻挑戰。」目前Beyond Limits以流程操作顧問(Process Operations Advisor )角度切入,要提供風勢營運管理人員所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