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生3/從社會運動羔羊、海外志工到AI專家 張中宜3次蹲跳的人生
記者:胡華勝 | 2021-12-19 06:00
Beyond Limits台灣辦公室隱身在南京東路的巷弄民宅內,相較低調、辦公室相當居家風格,與人工智慧高科技先想像差距頗大。(圖/馬景平攝)
這年頭,AI算是新創科技的顯學,大本營在美國加州,然而從NASA技轉出來小有名氣的Beyond Limits,去年卻來台布局,且找來36歲非科技人的張中宜當上總經理,而在這之前,張中宜的經歷不是社會運動、慈善、公益活動,就是非營利組織(NPO),擅長的是建立制度。
張中宜的這一條求職路,很不一樣。「我出生在非常傳統的家庭。」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全職的家庭主婦,還有一個弟弟跟爸爸一樣也是工程師,是很典型80年代中產階級的家庭。「聽到爸爸下班回家開門聲音,就要站到門邊迎接。爸媽期望我考公職、當老師,畢業嫁給一個工程師、不用為生活煩惱就是好命。」
讀台灣大學政治系時,她想探索民主起源,便加入大陸社社團,大一時跟著羅文嘉、馬永成學長姊走上街頭抗議、衝撞體制。「爸爸很凶的指責說:『你說是為社會公益,卻過著中產階級的舒適生活,拿了中產階級的好處,卻去做衝撞體制的事,兩邊都想討好,你沒有資格這樣說話的。』」
「覺得爸爸說得有道理,就換了個社團,加入世界志工社,結果它改變我一生!大二時發生2008年孟買大爆炸,便飛去孟買,在沒水、沒電,蓋在垃圾山上的貧民窟,安排孟買大學的大學生到貧民窟去講故事。」張中宜的人生有了第一次蹲跳。
這個經驗讓她省思,「看到社會深層的問題及無力感,貧民窟的問題無法被切斷;跟台灣花東地區有類似的問題。」「善事業究竟是滿足自己,還是滿足需要被幫助的人?如果真想改變,要從經濟或教育著手同步進行,經濟的能力跟教育是綁在一起,絕對不是捐獻或志工這樣的事達成。」
2010年時,在孟買大學教授推薦下她到德里的Google市場研究部門工作,當時日本軟銀(Softbank)打出一隻狗(白戶家初代)為主角的系列廣告,萌生去日本的念頭。湊巧日本一家線上保險公司第一生命保險(LIFENET)規劃要公開上市(IPO),有一個外國人職缺,張中宜開啟人生的第二次蹲跳。
「100%線上保險是要打破傳統壽險的做法,三個步驟就要算出結果,按下Click就完成簽約,打破金融商品的定義,革新了金融商品與人之間的關係。2012年智慧型手機不普及情況下,真的是高難度。」她津津有味地回憶。
為了打宅男市場,他們到秋葉源找女僕咖啡廳合作、或找小模當推銷人員,連中午去吃個拉麵,手上都會拿一疊公司的簡介傳單,向現場不認識的顧客介紹自己公司,「在日本這麼傳統的文化裡去做這些事,在當時都被當是離經叛道。這是一種洗禮的過程。」張中宜說。
「日本的數位大臣平井卓,就是我當時的同事,野村證券的行銷長(CMO),是坐她隔壁的同事。」第一生命保險完成IPO後,張中宜在第一生命保險董事長推薦下進入正在做國際化的樂天。
2014年初,她受邀去孟加拉幫忙開設一個NPO,留職停薪3個月。張中宜與一位來自偏鄉名叫Maheen的達卡大學學生合作,找補教名師把上課內容錄成DVD,拿到偏鄉放給當地高中學生看,約莫八個月左右,有12個學生考上大學,在當地造成很大轟動。
為了讓這個NPO組織能持續營運,張中宜與Maheen很多研究專案,因此結識孟加拉Bank Asia總裁Arfan Ali,一起合作開發手機錢包電子貨幣系統,由於過去沒有一家銀行成功過,一直沒有顧問公司承接,後來找上日本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成果還推展到非洲肯亞。
跨入AI,則是因疫情被困在台灣。「去年得知Beyond Limits要找一位懂AI、人文流程、有國際經驗及英文流暢的人,評估後認為自己很適合就爭取了。」張中宜說:「用AI把工業製程知識保留下來,初衷是用科技解決時空下遇到的問題,科技是工具,核心還是得回歸到人與環境,最終仍是人文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