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熱線

中研院示警通膨風險 估今、明年CPI破2

主計總處22日公布11月失業率為3.66PP%,已連續5個月下降,創下21年同期新低。(示意圖/中國時報陳信翰攝)

受惠於出口成長、半導體擴大投資,中研院昨公布最新預測數字,上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至6.04%,在比較基期高的因素,以及全球經濟動能趨緩,預測明年經濟成長有3.85%的表現;中研院表示,經濟復甦腳步延續,但通膨風險卻升溫,對通膨看法相對悲觀,預測今、明兩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分別為2.01%與2.04%,不僅是國內唯一預測超過2%的學術機構,也將連續衝破央行2%的通膨防線。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雨田表示,變種病毒Omicron為經濟復甦帶來不確定性,運輸物流不順暢導致供應鏈失衡的現象短期難紓解,此外,能源、大宗原物料價格上漲,加上房價牽動房租、廠商生產成本增加等因素交錯,台灣通膨不會這麼快舒緩;周雨田以「復甦延續但通膨風險升溫」來形容台灣明年的經濟情勢。

躉售物價指數 將顯著走升

中研院預測報告指出,今、明兩年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高達9.55%、4.04%,顯著走升的躉售物價指數將向消費者物價蔓延,廠商生產成本上升將轉嫁至商品銷售上,消費者物價會產生遞延效果,明年全球通膨仍將持續;不過,周雨田認為,台灣10幾年來物價成長低緩,甚至有通縮疑慮,2%以上的物價成長,只要不要太誇張,對景氣復甦將有正面效果,不必全然以負面角度來看。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陳碩存表示,通膨將是接下來幾個月全球要面臨的一大挑戰,好消息是,美國聯準會對明年升息表態,市場最大變數暫告解除,預期最快明年下半年通膨能看到趨緩。

主計總處昨也公布11月失業率為3.66%,不僅是連續5個月下降,也創近21年同期新低,顯示疫情舒緩,國內經濟活動持續回溫,勞動市場也跟著好轉,各項數據逐步回到今年4月、本土疫情爆發前的水準;不過,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從兩個指標數據來看,「疫情的影響仍在」。

經濟漸復甦 疫情影響仍在

陳惠欣指出,首先,周工時未滿35小時的人數,11月雖然降到22.9萬人,但若跟108、109年相比,還是多了2至3萬人;其次,從失業原因觀察,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者人數雖下降,仍較4月疫情爆發前多出3.3萬人;因此,勞動市場相關指標持續改善中,陳惠欣表示,但從這兩個指標來看,疫情影響的情況還在。

12月適逢年底消費旺季,在耶誕佳節、元旦連續假期前,內需消費會帶來人潮與商機,陳惠欣觀察近5年的統計指出,12月會較11月的失業率下降0.4至0.8個百分點,研判今年也不例外,12月失業率還會再呈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