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飛上天1/氣爆揭神祕面紗 疫情燒出漢翔50億元缺口靠三招拚多元轉型
記者:胡華勝 | 2022-01-04 06:00
胡開宏接任漢翔董事長後,遭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航空業,營收面臨減少50億元缺口,提出「開源、節流、深蹲」的管理,布局了電力、電動巴士等創新業務,走向多元化轉型的道路來帶動業績。(圖/黃威彬攝)
2021年步入尾聲的12月29日上午,漢翔航空工業(AIDC;2634)位在台中西屯園區8號廠房,因粉塵集塵器氣爆意外,釀成一死六傷的重大工安事件,漢翔隨即發布,該區為飛機零組件加工研磨區,與勇鷹高級教練機製造、F-16V(Block20)構改廠房不同。
漢翔急著澄清,是因為去年12月22日,漢翔才剛剛完成交付空軍第二架高教機任務,國機國造的大帆正準備揚起。事實上,去年可說是漢翔的脫胎換骨年,8月先是交付新式高教機外,兩個月後,同樣位在8號廠房附近一座新建的5MW儲能系統上線,隨即賺鈔票,而新事業「漢唐一號」電動車也在1月5日亮相。
看似風光的漢翔,其實才「驚險」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重擊。漢翔是大型飛機公司波音(Boeing)及空中巴士(Airbus)的Tier 1供應商,疫情打趴全球民航機搭機需求與採購新機的訂單,漢翔一樣深受其害。
「2019年波音737-MAX兩起事故停飛,對營收已經產生衝擊,加上2020年疫情衝擊全球,航太產業變得非常非常的艱困,我的任務,要如何達到公司營收的目標。」「減單、延單、停單,導致漢翔在發動機、機體結構及零組件等產品進帳直接少了50億元。」62歲的漢翔董事長胡開宏,原是空軍中將,2019年8月屆退時調任漢翔,沒想到才上位,就遇上疫情。
除了營收缺口,面對疫情沒有訂單閒置下來的人力怎麼辦?8,000多名「閒閒」員工要怎麼處理?胡開宏喊出「不裁員、不減薪、不放無薪假」的策略,大家一起努力守住漢翔。
「2020年12月左右,疫情仍衝擊全球,國內在發展綠能,他(胡開宏)就找來同仁一起討論漢翔有什麼機會,當時從能源轉型看到儲能商機,後來決定了太陽能、儲能及電動車等解決方案。」一位漢翔主管告訴CTWANT記者,漢翔走出疫情的秘訣就是「胡氏兵法」。
CTWANT記者就「胡氏兵法」詢問胡開宏,他大笑後說:「國外的生意沒了,那麼就在國內找商機(開源),與中科院合作拓展業務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軍令般的策略「開源、節流、深蹲」,被員工私下戲稱為「胡氏兵法」,也就是開展「國軍業務包括F-16、後勤維修中心,勇鷹號量產,(2021)年底兩架,接著大量量產、陸軍的業務。」「民間業務則是推動綠能、電巴、儲能、軌道等。」
以F-16維修中心來說,胡開宏表示,空軍編列28億元的日落式(期間限定)合約,就是由漢翔來解決空軍的「高單價」、「高失效率」、「長交期」三高問題,以及物料的獲補等,胡開宏及漢翔總經理馬萬鈞親自到原廠要料,兩個人輪流出國向原廠溝通要物料。
未來30年F-16維修中心產值795億元、產業鏈上看2,500億元產值規模。66架高教機訂單,則在今年交付2架後,明年進入量產的階段,完成後總共進帳686億元。
電動巴士「漢唐一號」,運用了漢翔在航太設備的技術與材料,像是複材車身,比起原本的鋼骨結構車身更輕25%。另外,也將航空電子技術與車電網路技術導入在新車款中,目前計畫除了國內15,000輛的市場需求外,目標也已經瞄準美國及日本等國際市場。
節流指的是,員工遇缺不補、專案人員在專案結束就不續聘,員工數由8,000多人降至7,500人。深蹲則為的是多角化經營,布局未來,戰機是重大的商機,必須畢其功於一役,胡開宏在疫情下找生路,帶著全體員工動起來,要把流失的業績補救回來。
如今營收表現截至2021年11月為止,營收已超過204億元,全年營收與每股稅後盈餘(EPS)將超越2020年,止血回穩,即將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