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人物

威京小沈憶眷村5/5年記錄千名長者人生故事 每談「養女」必老淚縱橫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2018年舉辦30周年感謝茶會,並於兩岸同步發起「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畫,透過口述歷史影音記錄和史料物件的募集,促進兩岸面對歷史,增進理解。右圖為「索予明的背心」。(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小沈)除了致力蓋豪宅與商辦地標,還默默投入兩岸文化交流與保存工作,長達35年。尤其2017年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發起「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活動,至今以口述歷史紀錄採訪將近1100人,徵集物件達2123件,借展共381件,存放在位於威京集團總部的沈春池文化教育館。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是小沈父親沈春池80歲生日時於1988年成立,基金會以兩岸文化交流為使命,眼見眷村一一消失,5年前為要「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成立17人小組上山下海,以影音採訪記錄外省老兵的故事,以及早期遷徙來台的閩南人的生活,並以不同觀點與角度,還原這段特殊的兩岸歷史樣貌。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至今以口述歷史紀錄採訪將近1100人,徵集物件達2123件,借展共381件。(圖/翻攝自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臉書)

「像是當年有不少從小被送做養女,只為了改善家裡環境,但到了另一個家庭也不見得富裕,還被送去茶室、當妓女。」小沈每次談到養女的故事,總是難掩情緒眼眶泛淚,「在那個物資最缺乏、大眾普遍貧窮的年代,養不起的女兒經常只能送給別人家,至於別人會不會好好照顧她,卻不是自己能顧得到的。」

他接著說,「有一個婦女說她年輕時做10個月賺2萬元,我的父親是中校1個月也只有400元,憑什麼賺這麼多?她講得很含蓄,其實是去賣身。」在那個年代女性的犧牲,現在看起來不剩唏噓,讓小沈含淚直說,「當年實在是太慘了,太可憐了!」

而蒐集的文物中,小沈特別揪心的是一件「索予明的背心」。索予明年幼就與母親相依為命,1949年為運送國寶至台灣,在南京登上崑崙艦,原以為只是短暫分離,臨行前,帶著母親親手縫製的背心離開家鄉,卻成為永久的告別式,思鄉之苦只能寄託在母親親手縫製的背心。索予明也要求基金會在自己百年後,將這件借展物歸還,因為「這是他與母親在另一個世界相認的唯一憑藉。」

蒐錄故事過程中,不少長輩採訪完沒過多久就過世了,還有更多來是不及採訪的,讓小沈與所有基金會同仁感到相當遺憾,每一個人物故事都是台灣歷史的見證,對後代子孫來說更是寶貴的資產。

威京集團在大陸揚州京華城二期的開發案,還準備打造一個800米長的「台灣空中文創影視一條街」。負責揚州京華城商場事業的沈輝庭表示,揚州京華城二期樓地板面積約10萬坪,街區從京華一館延伸至二館,融合台灣各地的懷舊地景地貌,主題規劃有九份、廟宇、菊元百貨、西門町、中華商場等台灣歷史元素。

負責揚州京華城商場事業的沈輝庭表示,預計將在大陸揚州京華城一館、正在興建的京華城二館及串聯的廊道打造文創影視一條街,呈現台灣各地的懷舊地景地貌。(圖/報系資料庫)

沈輝庭進一步解釋,概念出自於主席(小沈)一次拿著可樂與冰淇淋逛西門町,懷舊回味年輕時的情景。街區裡每一間店可能是一個故事館,例如在孫立人將軍歷史館裡,能邊吃著孫立人最喜歡吃的包子,邊了解他的人物故事,同時也會結合虛擬科技的應用展示,達到五官的懷舊體驗。

小沈在40歲時贊助了台灣電視史上第一個介紹中國大陸風土民情的節目《八千里路雲和月》,70歲推動「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為兩岸文化做了貢獻,位於大陸揚州的影視一條街預計2027年完工,算算小沈剛好80歲。在教課書中的兩岸歷史不斷被改寫之際,小沈平淡以對地說,「現在只希望基金會採集的故事,能被永留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