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人物

公園教的歷史課/台灣現代化之父 國小到大學都有他為名

劉銘傳被稱為台灣現代化之父,在228公園內還有他的紀念銅像。(CTWANT合成圖/方萬民攝、翻攝自維基百科)

台北市228和平紀念公園內有一座「大潛亭」,裡頭立著一尊開台先賢劉銘傳的半身像,他不僅是台灣建省的首任巡撫,也為台灣開闢了第一條鐵路,因而被尊稱為「台灣現代化之父」。

位於台北車站、博愛特區與台大醫院之間的228和平紀念公園,園內花草扶疏,到處可見和平鐘、牌坊和老火車頭等文物,走進這座公園就彷彿墜入時光廊道,公園裡還有五座古色古香的八角亭,劉銘傳就位列其中一座。

劉銘傳生於1836年,自號大潛山人,父親是一名鹽梟,據稱他年少時也曾參與販賣私鹽,後來參加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與平定「捻亂」,1884年中法戰争期間,劉銘傳以福建巡捕頭銜在台灣主持軍務,擊退法軍;劉在1885年台灣福建省後擔任首任巡撫,推動電報、電燈、西式學堂、郵局及鐵路建設。

「除了孫中山、蔣中正外,『劉銘傳』是少數從國小到大學都有以他為校名的人物。」立委鍾佳濱說,他在台大就讀歷史系的時候,發現校園旁有間學校叫做「銘傳國小」,當時在士林有「銘傳商專」,後來改制為「銘傳大學」,各級學校以他為名,也有不少地方為他立銅像,可見劉銘傳對於台灣近代建樹與影響深遠。

蒸汽火車1901年時在龜崙嶺古道路段行駛;騰雲號老火車頭1999修復後曾在台北街頭「遊街」展示。(CTWANT合成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維基百科)

鍾佳濱說,劉銘傳也被譽為「台灣的鐵路之父」,因為台灣第一條鐵路就是在他任內規劃,從現在的台北大稻埕建構到基隆。在清國的時候,台北是主要的商港,港口就位在現在的大稻埕,貨物上岸後,利用鐵道運往外地。

鍾佳濱說,當年日軍登陸是從基隆港進來,國民黨增兵來台也是從基隆上岸,重型武器都必須由鐵路運送到台灣各地;另一方面,屏東這個糧倉生產的稻米與蔗糖,也是經由鐵路運到基隆,再利用停靠在深水港的大型船隻運往日本,二十世紀前的鐵路,不僅是經濟的重要動脈,也是國防的主要命脈。

「二十二世紀的後人來看現在的台灣,有哪些人的名字能像當年的劉銘傳一樣被提出來?」鍾佳濱說,劉銘傳是過去台灣現代化的指標性人物,台灣在二十世紀還能被後人記得的,就是故總統蔣經國的十大建設。

然而現在的台灣人能留給後代的或許有二件事情,其一是環島的高速鐵路,其二就是低軌道衛星的發展。他指出,未來的高速鐵路是載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載貨主要是汽車,然而未來將會發展成無人自駕車,這就需要發展低軌衛星來輔助自駕系統。

立委鍾佳濱指出,劉銘傳對台灣近代建樹厥偉,是少數從國小到大學都以他為名的歷史人物之一。(CTWANT合成圖/方萬民攝、翻攝自銘傳國小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