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黃金不如買包」 全球奢侈品價格飆升消費者為何照買不誤?
編輯:朱冠宇 | 2022-02-20 23:30
全球奢侈品價格不斷調漲,卻不見「消費者」縮手。(圖/達志/美聯社)
過去的市場經驗表明,當商家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會導致銷量下跌,甚至遭到民眾抵制。但近期全球奢侈品巨頭接連調高服飾、手錶、手提包、珠寶和鞋具的價格,銷量卻未有立即下跌的情形,「消費者」對漲幅最高達25%的奢侈品依然照買不誤,形成「平價業者咬牙凍漲,精品界連連喊漲」的兩極現象。
從《華爾街日報》引述「Bernstein Research」的數據可以發現,LVMH Louis Vuitton Moet Hennessy SE上周在全球調升手提包價格,部分地區漲幅高達兩位數,且LVMH旗下的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的平價手提袋也出現平均6到7%的價格調升。例如在中國大陸,一些廣受歡迎的手提包如Louis Vuitton的「Coussin」,售價就飆漲25%,達到3.75萬人民幣(約165萬新台幣)。
雖然從全球策略顧問公司「貝恩」(Bain & Company)的「2021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不難發現精品界勇於調高中國大陸奢侈品價格的原因—中國大陸在去年以1,465億美元(約44兆新台幣)的消費總額與全球占比達3成的姿態,首度登上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寶座,但精品界的調漲是在全球上演,中國大陸市場的亮眼表現,似乎不是唯一解答。
華爾街顧問公司「伯恩斯坦」(Rich Bernstein Advisors)指出,以DIOR(迪奧)為例,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其「Medium Lady Dior」手提包就調漲了1,500美元(約4.1萬新台幣),同款商品在中國大陸更直接調升20%,CHANEL(香奈兒)也在2019年開始調漲商品價格,顯然疫情是漲價的另一原因,而通膨則讓漲幅越來越高,LVMH董事長兼執行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就表示:「價格上的『靈活性』是我們的優勢,面對通膨我們自有辦法。」
而正因為身處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受通膨影響的幅度遠比一般大眾小,加上越貴越顯自身高貴、更貴更要花的心理與投資考量,令奢侈品暫時沒受到漲價的負面衝擊,而瀰漫在中國大陸「90後」21至30歲消費者的「自我獎賞」心理,更貢獻當地市場46%的收入,且買入奢侈品不只能炫耀,還是近期最熱門的「投資產品」,不少民眾利用漲價的價差賺取奢侈財,1月1漲的奢侈品顯然能比其他投資更快賺取利潤,讓「買基金不如買包」、「買黃金不如包」的風氣不斷迴盪在消費者之間,也讓業者更有「底氣」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