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美旅

一年一度拉阿魯哇族「聖貝祭」 宣告將與原民會合辦文化旅遊

今年聖貝祭主題為「tarucuvunga」,引申為「聚集在一起」之意, 並由耆老游仁貴(站立者)擔任主祭。(圖/魏妤靜攝,以下同)

在台灣有相當多各具特色與文化的原住民族,而在官方認定的16族中,主要聚居在高雄市桃源區、那瑪夏區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對大家來說可能相對陌生。帶有神秘色彩的拉阿魯哇族約有400多人,是原住民中唯一將貝殼奉為神明的族群,還會舉辦大型祭典「聖貝祭」(Miatungusu)。現在為方便各地族人返回參加祭典,每年主要都訂在228連假舉辦,styletc記者昨日(2/27)也到訪聖貝祭現場,近距離感受這個特殊的祭典。

原民會主委夷將Icyang(左7)希望透過文化旅遊試辦計畫,讓大眾深入了解不同族群的祭儀與文化。
參加祭典時族人都需穿戴完整的傳統禮服進行祭儀。

本次聖貝祭除讓拉阿魯哇族人齊聚一堂,主辦單位高雄市拉阿魯哇族文教協進會更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推動「歲時祭儀文化旅遊試辦計畫」,同時與KKday、雄獅旅遊等旅行業者合作,結合桃源區觀光景點、農特產品及傳統祭儀等元素,希望規劃出讓消費者可以了解拉阿魯哇族歲時祭儀與文化意涵的深度遊程。原民會主委夷將Icyang參加祭典時表示,原住民族部落多位於自然優美且具人文特色的區域,適合國旅市場,「在尊重祭儀規範、禁忌及程序的前提下,規劃歲時祭儀遊程,讓旅客貼近認識原住民族文化的核心及特質,也期待可以持續推升部落的旅遊產業。」

祭典雖以男子參加為主,但女性仍會加入歌舞部分。
現場還有興中國小幼兒園小朋友,超萌獻唱族語歌謠。

據原民會資料指出,拉阿魯哇族過去由排剪社、美瓏社、雁爾社、塔蠟社,組成一個聯盟組織,史稱「四社番」,現塔蠟社已廢社,但近代部分族人移居那瑪夏區瑪雅里,以那爾瓦社稱之,繼續以四個社群存在。聖貝祭由來相傳是很久以前,拉阿魯哇人與小矮人曾融洽地共居於日升之地,而小矮人受到一個珍貴且法力強大的神祇「聖貝」所保護。某天拉阿魯哇人要遷徙至他處,小矮人便以聖貝相贈,並交代該族要把聖貝當做自己的神虔誠祭拜,於是拉阿魯哇族從此有了聖貝祭。但相傳只有最後離開的美瓏社才獲贈聖貝,據說有次美瓏社邀請其他社群參與祭典時,其他社群族人藉機偷取了幾顆,回到社群發現竟變出12顆,於是每個社群都開始有了自己的聖貝祭。

在廣場上舉行刺豬獻祭。
「請出貝神」後會讓族人相互牽起藤圈,以表團結。

聖貝祭後來衍生出兩種不同版本,一種是美瓏社6天的祭儀,一種是排剪社、雁爾社5天的祭儀,不過現今族人因為工作、學業等原因於各地發展,所以都改濃縮成一天完成。2/27當天是在美瓏社舉辦,流程大致有1.「初祭」:清晨男子迎神,預備祭神所需的柴薪與酒肉;2.「刺豬祭」以豬獻祭,祈求獲得天神與祖靈庇佑;3.開貝甕「請出貝神」,12個貝神分別代表勇猛、健康、平安等不同涵義,主祭會清洗聖貝、請貝神飲酒,並舉行「拋貝奪福」,搶到貝神的族人將之歸還,主祭會告知其獲得何種祝福;4.「慰勞祭」:向社群領群獻上感謝,表示守護部落的決心;5.舉行到各家驅趕惡靈的「驅魔祭」,以火箭送神;6.「圍獵祭」:族人共食酒肉,慰問彼此辛勞,至此祭典便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