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焦點

農地工廠爭生存2/用地段劃分農業區 千家工廠恐遭斷水斷電

民眾從農委會的網站可查閱疑似農地違章工廠的位置,中南部未登記農地工廠的數量龐大。(CTWANT合成圖/翻攝自農委會網站)

《工廠管理輔導法》(工輔法)在3月20日落日(因遇周末順延至21日),不再接受農地違章工廠申請納管,特別是其中規定「農產業群聚地區」內的工廠不得申請,引發業者群起陳情,提出經濟部與農委會圈劃農業區的方式有問題,用紙上作業的方式,把有心接受納管的低污染工廠排除在外,上千家工廠恐面臨勒令停業境遇。

「農委會有他們的堅持,『保護農地』這個方向是對的,問題是制訂『農產業群聚地區』的理論基礎薄弱。」立委蔡易餘指出,經濟部公布的「農產業群聚地區」是用地政單位編訂的「地段」劃分,業者之間比對分析後發現,同樣性質的工廠,又隔得很近,但因為屬於不同「地段」,兩者的命運卻全完不一樣,當然會不服氣。

蔡易餘解釋說,經濟部用「地段」劃分,計算該地段中作為農耕使用的比例,超過一定比例就歸類為「農產業群聚地區」;但以嘉義縣為例,某處遭海水倒灌的農地,已完全不能耕作,卻因為領有休耕補助,仍被納入為農耕土地,在該地段上的未登記工廠,即使周遭是荒廢的雜草地,但因為被劃進「不宜設立工廠」的地段,就算業者有意被納管,也不得其門而入。他認為,劃定「農產業群聚地區」還是要以現場實際狀況為準則,否認會失去政府推動《工輔法》的精神。

立委蔡易餘(中)、林岱樺及蘇治芬陪同「全國農產業群聚弱勢工廠自救會」前往行政院陳情。(圖/翻攝自林岱樺臉書)

「你們在桌面上劃,都沒有到現場去了解,影響到的是多人的生計和財產權益。」一位未登記工廠的老闆說,經濟部公告的「農產業群聚地區」,在雲林就有292個地段、嘉義有282地段、台南有180地段,而一個地段之下可能有50到100家工廠,影響許多人的生計,有些地方根本就沒有人栽種,還有一家手工木雕廠,既沒有噪音,唯一的「污染」就是木屑,卻被劃成農業群聚區而無法申請納管,殺傷力真的很大。

一位已依《工輔法》申請為「特定登記工廠」的老闆說,以前沒有農業區的觀念,他的工廠在農地從小型工廠做起,然後慢慢擴充規模,但工廠一路走來,當下能不能做得起來都不知道,所以沒搬到工業區;但話又說回來,附近的工業區也未必有空間能容納。他說,像他這樣的裝配工廠並沒有污染,也有心要接受環保與公安的規範,希望環保團體可以體諒,「坦白說,以前我們有不對的地方,我們是違章,這是事實,但很願意朝著《工輔法》的精神納入管理。有些業者想大喇喇地繼續做地下工廠,甚至有規模都可以上市的公司,就是不願意納管,那些才是可惡的吧?」

2019年台中大雅違章工廠發生大火,有2位消防人員搶救時殉職;《工輔法》的目的之一將工廠納管,讓相關單位能定期執行消防安檢。(圖/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