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綜合

「小清明」竟是男女狂歡日? 比起清明節古人更重視這一天

清明節要吃潤餅這個習俗是源自於寒食節。(示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清明節即將到來,對眾人來說,這天最主要的行程就是「掃墓」。但你知道嗎?其實在古代,清明節的重要性反而沒有前一天的寒食節、上巳節來的重要,而有著「小清明」之稱的上巳節,甚至還是年輕男女難得的「狂歡日」。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四大節日之一,也因為清明節是根據節氣所制定,所以清明是少數與陽曆大致符合的傳統節日。而其實清明原本只是節氣之一,會演變成專門掃墓、祭祖的節日,主要是與前兩天的寒食節、上巳節有關。

寒食節,又稱為禁火節,通常是在冬至後的第105天,但後來隨著曆法的修改,民間將寒食節訂為清明節前一日。

對於寒食節的由來,古代一直認為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之推)。在春秋時期,晉文公因逃難過程缺乏食物,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烤熟給晉文公食用保命。

後來晉文公拿回權力後,曾派人尋找介子推,此時介子推早已與母親隱居在山上,而當時派遣尋人的官員,竟然選擇放火燒山,想以此逼出苦尋不得的介子推,沒想到介子推最後被發現與母親抱著塊樹燒死。得到消息的晉文公十分難過,便規定此日不得生火,一律吃寒食。

但後世眾多學者考證,認為寒食節應該與介子推無關,其實就連介子推割肉一事似乎也非事實,後世考究認為,因為古代主要是以鑽木方式取火,會因為季節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樹木,而寒食節這天,其實就是更換薪火的日子,由於古代人們很重視「生火」一事,新火未至,民眾就不會生火煮飯,便以吃寒食為主。而其實,早在古時,寒食節當天便有掃墓、祭祖之習俗。

另一個影響清明甚遠的節日,就是農曆3月3日的上巳節。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上巳節的概念,在漢代之前,這天更是政府指定的「男女狂歡派對」。在民風保守的古代,政府會讓未婚年輕男女在這天聚會遊玩,甚至也有男女林水沐浴、私下情愛的事情發生。

但上巳節也並非是出門遊玩而已,在這天會舉行源於巫祝習俗的「祓除畔浴」,也就是藉由沐浴拔邪去穢,之後進行祭祀活動來祈福。

後來隨著時代的演進,上巳節僅剩下中國西南部地區還有流傳,但是上巳節出遊、祭祀的習俗,以及寒食節掃墓、祭祖、吃寒食的習俗,目前都全部整併到清明中,而清明也從原本的節氣,一舉躍升為重要的傳統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