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時事

柯P「軟性封城」起爭議 北市病房將準備1400多床

台北市長柯文哲。(圖/摘自柯文哲YT)

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不排除「軟性封城」,引發社會各界討論,他27日強調,如果醫療體系還可以忍受,市府盡量不去干擾整個社會運作,一旦超過容忍範圍,還是要提高防疫等級。

柯文哲今赴議會報告預算追加減,面對外界關心軟性封城,他指出,市府從每一天新增確診數,有辦法大概預測未來幾天會新增多少確診數,如果不做任何動作,預期新增確診數會增加,所以會思考要不要有額外動作,按照預估5月7日台北市新增會超過1萬人,中央也有相同數據,科學就是科學,預期不做任何動作,甚至因為現在把隔離時間縮短,有可能會更快。

柯文哲表示,新增確診案例會破萬是大家預料中的事,從每天新增案例,可以推算R值,就是1個人可以傳染給多少人,最近數字R值大於1趨近於2,不敢預測半個月、1個月後的狀況,至少未來2、3天內北市案例會繼續增加,從科學上來講不用懷疑,在可見時間內台北市案例會繼續增加,防疫還是先決定戰略、再決定戰術再決定戰鬥。

他說,戰略最重要的是到底允許每天新增多少案例,這可以透過公衛手段壓制,來決定疫調、匡列等管理措施,戰鬥最不擔心,台北市公務員有一定水準,只要命令明確就大家都使命必達,會做得相當好。

柯文哲提到,每日新增案例很少的時候,一旦只要出現確診者做疫調、匡列,匡列目地以清零為目標,疫調就要詳實、匡列範圍擴大,確保漏網之魚很少,包括去年6、7月花了2個月進行以確診者為中心的疫調、匡列,讓疫情最後清零,也相當成功,疫情雖然在5月大爆發,7、8月基本上有清零掉,這是病例少的時候這樣做,所謂A小於1,A的N次方會趨近於0。

他認為,確診案例多到一定程度,比方說超過200例,公布足跡就沒有必要,因為整個台北市變成假象安全感,確診數繼續上升,若要用原本疫調匡列方式,社會成本太高了,北市這周一不停課的話,預計有6萬名學生停課,昨天居家隔離已1.9萬人,明顯會繼續上升,不求清零只求R值接近於1,就把疫調範圍縮小,以前是發病前4天,現在是2天,落網之魚就算了,辦公室縮小範圍到座位九宮格,當確診者人數上升時,開始縮小疫調規模,當每天確診者已經1、2000人,疫調很難做不下去,也不切實際,一下子要匡列很多人居隔。

柯文哲說,當確診者再往上升到1天5000例,這時連安置都有問題,每個確診者要打電話詢問,要安置在家裡、防疫專責旅館或送醫院,雙向溝通填資料,連確診者要安置都有困難,到最後確診者只能發簡訊通知,只有在確診的症狀嚴重才去醫院求診。

他強調,最後一道防線,就是防疫專責病房、病床數量,有多少人住院可以忍受,他已下令北市專責病房從5%上升到10%,北市將準備1400餘床,有人問要不要再往上加,10%專責病房並不表示其他90%可以保持運作,還有其他疾病要處理,不能盲目擴充病房。

柯文哲說,要先決定台北市病房準備了1400多床,大概會先停在這裡,要有很強理由才能再增加,在這狀態下,思考北市每天確診人數到多少會把專責病床占滿,如果多到病房裝不下去的時候,出現香港病人堵在急診室外的局面,每天確診人數上升到一定程度,確診有一定百分比有中重症要住醫院,當要超過負荷量時,就需要祭出軟封城概念把活動降低,防止疫情繼續擴張,必要時要控制疫情發展。

他指出,當確診案例愈多,依續是不公布足跡、縮小疫調、不做疫調、不做確診者追蹤,最後一道防線是專責病房要能應付每天新增確診案例。如果醫療體系還可以忍受,市府盡量不去干擾整個社會運作,超過容忍範圍還是要提高防疫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