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孩子打疫苗前「別吃止痛藥」…確診康復至少隔3個月 醫揭4大NG行為

許多家長猶豫要不要讓孩子打疫苗。(示意圖/黃耀徵攝)

本土疫情來勢洶洶,尤其兒童和老人最讓人擔心,目前國內已經通報多起兒童重症,當中有數例腦炎,且陸續有人死亡,病程相當快速。許多家長也因此相當擔心,開始猶豫要不要讓孩子打疫苗。重症科醫師黃軒也在臉書整理了一些家長對於疫苗的疑慮,並列出4大NG行為。

重症科醫師黃軒在臉書表示,近日有許多父母相當焦慮,一直詢問是否該給孩子打疫苗,「又看到一直報導腦炎,打與不打,父母滿腦子都是憂慮!憂慮!不知道可以做什麼?不知道不能做什麼?」因此他整理了幾點父母對於疫苗的疑慮。

黃軒表示,家長可以

1.在台灣,帶小孩(5歲以上)快點去打疫苗。因為COVID19 仍然會引發重症和死亡的。而疫苗是「免重症,免死亡」,目前世界公認最佳的工具。

2.打疫苗前,和小孩分享打疫苗可以增強免疫力。還有一些打完後的注意事項!

3.告訴醫生,小孩的過敏病史和藥物。

4.和小孩的醫師先討論關於小孩疫苗接種問題和疑慮。

5.記得小孩預約疫苗接種的時間,也方便自己向公司請假。

6.和醫護人員確認,疫苗接種的產牌、劑量、部位和時間。

黃軒也列出給小孩打疫苗的4大NG行為

1.打疫苗前,給小孩先吃止痛藥。

2.忘記小孩打了幾針的疫苗?記得現在是以打滿二劑的基礎劑量為主。CDC建議兒童及青少年兩劑接種間隔以12週為原則。

3.小孩已有過確診,才康復,急著又去想打疫苗。依據CDC 指引,確診至少3個月後,才打原來要接種的疫苗。

4.小孩還在發燒,就因為預約時間到了,就吃了退燒藥後,急著要準時赴約。

黃軒也提醒,接種COVID-19疫苗後,家長和小孩仍應落實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