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升息變數大 推估半碼接受度較高
記者:中國時報黃琮淵 | 2022-06-13 07:43
央行總裁楊金龍。(圖/中國時報鄭任南攝)
中央銀行周四將舉行第二季理監事會,升不升息出現拉鋸,由於當天聯準會(Fed)至少會升息2碼,市場估央行升1碼機率仍大,不過因疫情衝擊內需,全年GDP恐難保4,也有「折衷式升息」,也就是升半碼,抑制通膨之餘也顧及經濟成長的聲音,甚至建議暫緩升息,堪稱最「難料」的一次。
俄烏戰事未歇,推升糧食與能源價格,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再衝高至8.6%,創1981年以來新高,核心CPI年增率也高達6%,均高於預期,通膨壓力未見和緩,加重經濟成長威脅,利率決策會議添新變數,原預估升息2碼,擴大至3碼的呼聲再起。
不只美國,歐洲央行(ECB)上周會議,也為對抗高通膨轉向鷹派,並預計在7月升息1碼,英國央行(BoE)在升息4碼後,本周再升息1碼機率高。各國央行炮口一致對準通膨,台灣通膨仍處高點,都讓央行面臨跟進壓力。
根據主計總處上周公布,5月CPI年增率持續上升至3.39%、創逾9年半新高,儘管與美歐相比,仍算是小巫見大巫,但未見轉折,且央行總裁楊金龍多次示警輸入性通膨壓力增加,預估升息仍然是主旋律,在於到底升多少。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認為,主要國家央行都在升息,我央行「升息是必然」,預估半碼起跳。不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卻示警,升息將對經濟成長產生副作用,最後可能造成經濟衰退,畢竟疫情仍然處於高原期,升息恐與刺激消費政策牴觸。
林啟超以「艱難的抉擇」,形容央行到底要不要升息的決定,與前次差別是,這兩個月疫情對內需產業影響。吳大任則說,台灣通膨並無美國嚴重,相對於物價,台灣下半年經濟表現更令人擔憂,非得升息就升半碼。
金融圈認為,通膨壓力居高不下,實質負利率延續,利率正常化仍有必要性,且若央行放棄升息,將拉大台美利差,資金外逃恐讓新台幣轉趨弱勢,進而加重輸入性通膨,權衡各方面得失條件,央行還是要有些動作。
金融圈認為,聯準會鷹式升息,經濟付出代價將於下半年顯現,倘若失業率上升,9月極有可能停止升息,明年甚至降息,台灣整體情勢波動相較美國穩定,不妨把對匯率的「柳樹理論」應用在利率政策上,升息半碼或許是不失不過的作法,也較能被各方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