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產險業 郭國文:輕忽巨災、專業度不夠
記者:李承值 | 2022-06-15 10:45
立委郭國文認為,產險業病徵在於經營階層專業度不夠。(圖/趙文彬攝)
隨著防疫險之亂相關指引陸續推出,下一步除了確保產險業者都有按照保險局指示,進行核保與理賠外,就是要防亂,產險公會日前想申請161億「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度過防疫險理賠,引發立委擔憂;對此,立委郭國文、林楚茵和鍾佳濱等人今(15)日召開產險業體質大健檢記者會,指出業者輕忽巨災、專業度不夠,未來將透過修正制度面,預防下一個「防疫險之亂」。
郭國文指出,保險局一再稱防疫險之亂爆發前,就多次提醒業者要注意風險,甚至下架理賠金額過高的商品,更稱「鐵血」保險局長施瓊華已嚴格把關,是平亂象功臣。但他認為,今天或許因保險局長採俾斯麥風格,但未來不一定如此,產險業者對於風險分散的標準不該取決於誰當主管,連全台最有錢的金控富邦,這次都一度發生輸不起爭議,更凸顯要強化風險分散監督機制,確保業者不會擔心慘賠而賴帳。
郭國文表示,「再保險」是重要風險分散手法,尤其產險特性就是會有「巨災」的風險,比如颱風、地震等狀況,導致一次大規模理賠。他認為,保險局可針對巨災訂定最低再保險比例,確保所有業者都賠得起。
郭國文指出,過去10幾年來,台灣產險很少發生慘賠,即便高雄氣爆、莫拉克颱風等大型災害,都沒有所有業者一起大賠的狀況,導致業者似乎輕忽巨災的衝擊,才會有今年防疫險再保險比例幾乎全跌至5成以下,業者仍信誓旦旦地販賣商品。
「輕視巨災破壞力,也引導出下一個產險業病徵,就是經營階層專業度不夠!」郭國文指出,清一色產險業董事長、總經理的公開資訊,與保險直接相關背景的人恐怕不在多數。據業界觀察,管理階層屬於正宗產險出身的更是少之又少。他強調,若產險背後母公司只將產險業視為集團下的一分子,負責金控、人壽的跨售工具,產險業就不可能真正蓬勃發展,管理階層的獨立性,對產險業發展具相當重要性。
此外,郭國文也指出,礙於《金融消費者保護法》限制,評議中心無法公開當事人資訊,但實際上,若遭評議中心評為有責任,就應該揭露給消費者知道,才有保障。他認為,應該將揭露業者評議敗訴案,納為《金融服務業公平待客原則內容》一環,藉此提升投保人對業者的誠信評估。
林楚茵指出,保險公司是民眾發生事故時最重要的依靠,倘若一再發生糾紛不僅沒有「商道」,嚴重損及客戶信賴,也會讓民眾在日後選擇保險公司上多加考慮。她強調,基於金融服務公平待客原則,保險公司應該友善經營、落實誠信,評議中心應就此次防疫保單之亂,公布各公司遭申訴及申請評議的客訴量。
林楚茵表示,一方面透過統計客訴,讓民眾能選擇適合的保險公司,另一方面保險局也應以此為鑑,作為未來新保單發行的審查依據。她強調,不能再讓產險業成為金融秩序的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