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員變抗俄英雄 BBC專訪烏克蘭「台籍志願軍」士兵:想為人生留下什麼
編輯:朱冠宇 | 2022-06-20 18:52
來自台灣的李成零已多次在前線作戰。(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俄烏開戰至今將滿4個月,在這場牽動全球地緣政治的戰場上,有著台灣人奮戰的身影。曾加入法國外籍兵團的李成零,退役後轉職民航、服務業,並一度因疫情當起外送員,最終為實踐自己的信念成為烏克蘭國際志願軍一員,並多次徘徊在鬼門關前,而促成他赴烏作戰的關鍵,則是宛如命運般的「丟硬幣」。
李成零接受《BBC》採訪時坦言,加入志願軍的消息曝光後,有人大力支持,希望他能帶著作戰經驗回來改善國軍,也有人批評他這麼做會給親友造成困擾與負擔,但他加入志願軍不是為了想代表誰,而是想實現對民主和自由的信念,並自嘲「對某些人來說,我上了戰場後就變成另一個人」,變成台灣的李成零與烏克蘭的李成零。
擁有外籍兵團作戰經驗的他,成為志願軍相對少數的前線士兵,曾參與奪回村莊、城鎮的攻防戰與夜戰,並透露有次夜戰「一透過夜視鏡看到無人機,炸彈就在極近的距離落下」,而砲彈正是最讓他感到威脅的武器,「碎片四濺會造成極大傷害」。李成零坦言,自己所在隊伍已有4人陣亡,不過已看淡生死的他僅說「我死去的話,或許能給世人留下正面啟發與參考」。
雖然同仇敵愾讓志願軍上下與和烏軍幾乎消弭了語言、文化與種族的隔閡,但「白人軍官的差別待遇」還是讓他碰到一些軟釘子,有次他詢問長官能否像其他歐美同袍自拍戰果上傳,卻被對方誤會洩漏訊息而否決,讓他自嘲「原來這就是白人至上的感覺」,而志願軍內部的政治問題,也讓他感到「很不適」。
李成零透露,「加入志願軍的台灣人至少有20名」,但彼此之間很少聯繫,甚至遇到其他說華語的黃種人,還會互相提防。他也感嘆台灣是個追求民主、自由的地方,但一方面「欠缺國際觀」,另方面想擺脫過去的陰影,卻又一直限制自己與別人的思想和言行,認為這會阻礙台灣的進步,並帶給中國大陸趁虛而入的機會。
李成零也說,雖然自己是一個「實際」的人,但是否真要飛越到八千公里外的烏克蘭作戰,最後還是靠「10元硬幣正反面」作賭來決定,他也希望未來能回台灣傳授所學,「萬一有開戰或是局勢緊張的跡象,可以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