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綜合

40歲以上仍是生育主力 不孕症權威:試管嬰兒補助應增加為6次

不孕症權威醫師胡玉銘指出,40歲以上仍是生育主力,試管嬰兒補助次數應比照40歲以下族群,由3次增加為6次。(圖/TFC提供)

試管嬰兒擴大補助實施即將滿1年,根據衛福部統計,已有超過2萬3千對不孕夫妻獲得補助。但現代人晚生晚育,據TFC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統計,院內有52%的申請補助者都是40歲以上女性,因為年齡影響,經常需要取卵2到3次以上才能孕育一個健康寶寶,醫師呼籲,這些夫妻仍然是台灣生產的主力,建議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應該比照40歲以下,給予6次補助機會。

40歲張小姐1年多前檢測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僅0.2,卵巢卵泡的庫存量極低,想不到今年AMH馬上遽降成0.02,等於提前進入更年期;考量年齡因素,去年第1次取卵後就嘗試植入,卻不幸流產。張小姐雖有領到試管嬰兒補助,無奈高齡卵少,第2次取卵卻沒有發育成胚胎,身心俱疲的她決定放棄補助,冒著多胞胎風險也要一次植入3顆胚胎,只求成功懷孕。

TFC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表示,張小姐的案例並非特例,常見於40歲以上或卵巢早衰的女性,隨著年齡增長,卵子數量逐漸減少,導致高齡者需經過多次取卵,集結成一定數量的卵子及胚胎,才有較高機會懷孕及成功活產。

根據統計,35歲以下的女性,10顆卵子就有60%活產率,但大於40歲的女性,每10顆卵子平均約20%的活產率,常需要取卵2到3次以上,比年輕人花費更多時間和金錢,才能順利獲得一個健康寶寶。 不僅如此,胡玉銘指出,高齡婦女常見自發性流產,多半是染色體異常造成;據統計,35歲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比例約為30%到40%,超過40歲則高達70%到80%。

去年7月,試管嬰兒擴大補助上路,目前補助方案主要是以「植入胚胎次數」作為計算標準,40歲以下女性最多可有6個治療週期,但超過40歲者只能補助3個治療週期。胡玉銘指出,如果卵少、形成的胚胎剛好又染色體異常,限制3次植入且每次只能2顆,不僅成功率偏低,更可能導致不孕夫妻選擇放棄,或乾脆一次植入多顆胚胎。

「政府補助的原意是催生,卻和目前社會現狀有差異。」胡玉銘指出,現代人多晚婚晚育,根據TFC最近1年統計,申請擴大補助的夫妻中,高達52%女性已逾40歲,但其中僅有少數能夠1次取卵就順利懷孕和活產。

胡玉銘強調,只要掌握取卵周期,並精準挑出高成功率的胚胎植入,高齡懷孕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獲得寶寶;以TFC為例,40歲以上累積活產率仍可超過3成。他認為,40歲以上夫妻仍然是台灣生產的主力,應該比照40歲以下族群,同樣擁有6次的試管嬰兒補助機會。

近來因疫情影響,許多人因考慮延後就診或因確診而需要中斷療程。胡玉銘提醒,考量生育風險及胎兒健康、父母養育年齡的準備度、合適性、情緒穩定性等因素,建議女性在25至35歲之間完成生育規劃;已屆高齡、想要做試管嬰兒療程的人,可先打滿3劑疫苗,避免未來因感染新冠肺炎會需要中止療程,或是懷孕初期有流產的風險,也不會浪費補助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