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朱俐靜乳癌病逝「5徵兆」要當心 治療權威曝台灣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

朱俐靜昨日已離開人間,享年40歲。(圖/翻攝自朱俐靜臉書)

歌手朱俐靜在去年初坦言自己2020年被診斷出罹患乳癌,並積極接受治療努力抗癌,沒想到3日驚傳乳癌過世,享年40歲。然而,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之首,包括36歲的犀利人妻女星朱芯儀,也證實罹患乳癌第2至3期。對此,乳癌治療權威名醫張金堅表示,台灣年輕乳癌患者占比較歐美高,好發年齡也比歐美高,竟然少了10歲,提醒年輕型乳癌有4項特徵一定要注意,另外,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指出,不只硬塊,還有「5徵兆」要小心。

朱芯儀罹患乳癌。(圖/翻攝自朱芯儀ig)  

女星朱芯儀也在3月8日生日當天公開罹患乳癌,根據《三立新聞網》引述乳癌治療權威張金堅醫師的說法,台灣年輕乳癌患者低於40歲確診者大約占乳癌患者9%,歐美國家卻只有大約4至5%。台灣大約有半數乳癌患者是在停經前發生。

張金堅醫師強調,年輕乳癌患者可能和種族或飲食習慣有關,由於台灣外食多,而且女性多愛吃甜食導致肥胖,加上使用塑膠餐具裝熱食、蔬果農藥容易殘留吃下肚,另外像是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都是乳癌的可能危險因子。

張金堅醫師警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圖/翻攝自政昇藥局)
張金堅醫師警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圖/翻攝自政昇藥局)

張金堅還提到,台灣乳癌第0期的5年存活率近百分之百,第1期也有93%,第2、3期也有89至75%,相較其他癌症預後更佳,建議有家族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乳房的變化以及預防乳癌上身,他也建議,盡量不要用塑膠袋裝熱食,飲食方面不要太甜或太油膩,並控制體重,維持適當體重不僅可預防乳癌,即便罹癌,避免肥胖也能有較好的預後。

除此之外,年輕女性乳癌患者可能面臨結婚、生子、養小孩及職場挑戰,承擔的身心壓力更大,建議在治療上更積極,且要妥善處理副作用,以免影響生活品質,若有生育需求的人會轉介生殖醫學中心,也會注重術後乳房重建。

張金堅醫師警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圖/翻攝自政昇藥局)
張金堅醫師警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圖/翻攝自政昇藥局)

年輕型乳癌與年長的乳癌不同  4大特徵要注意:

1.年輕婦女臨床檢查較不易

由於患者年紀輕、乳房較緻密且受生理週期影響,在醫師進行乳房觸診時,不易觸摸出腫塊。

2.年輕婦女目前沒有乳癌篩檢工具

台灣因為乳癌發生年齡較歐美年輕10歲,所以建議台灣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提前至45歲,有乳癌家族史則提前至40歲,由於年輕婦女因乳房緻密,乳房X光攝影檢查成效大打折扣,高達22%無法判定。另外,有23%為偽陰性,所以不建議使用,改用乳房超音波或乳房磁振造影檢查比較好。

3.腫瘤通常比較大:

根據國內外的研究,年輕型乳癌(特別在35歲以下)發現時,都在二公分或二公分以上,期別相對較高,(朱芯儀在第二期以上)

4.年輕型乳癌其細胞惡性度比較高:

在台灣,有比率較高的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佔67%)與50歲以上之乳癌患者(佔57%)還高出10%。根據台大醫院林季宏醫師的研究發現,30歲至35歲間的年輕乳癌的癒後最差,35歲至40歲次差,至於40歲以上的愈後則變好。所以年輕型乳癌一定要積極與醫療團隊配合,接受完整的治療,才不會錯失治療契機。

根據國健署107年統計,乳癌發生率為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名,死亡率則高居第四名,平均每日有38人罹患乳癌。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指出,近年來單身女性及晚婚的高齡產婦愈來愈多,加上飲食日漸西化,女性的乳房發育遠較上一代豐滿,乳癌發生率也有逐年增加趨勢。

至於乳癌高危險群,包含家族有乳癌病史,尤其母親或姐妹曾患乳癌者;一側乳房曾患乳癌者;曾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者;未曾生育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者;初經過早(小於12歲)者、停經過晚(大於55歲)者;肥胖者或動物性脂肪食用較多者。陳建志表示,以上6種族群罹患乳癌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提醒民眾,大部分的乳癌是沒有症狀的,但出現「5徵兆」要當心!

乳癌前兆5徵兆:

1、無痛性乳房腫塊。

2、漸進性乳頭凹陷。

3、乳頭異樣分泌物,尤其是帶血分泌物。

4、乳房皮膚凹陷,或呈現橘皮狀皮膚。

5、兩側不對稱(可自行對著鏡子觀察)。

至於如何預防乳癌?根據統計,早期發現乳癌5年存活率達90%以上,若到晚期的存活率則大幅下降至不到30%,陳建志建議,40至50歲的女性,每2年定期做一次乳房攝影或乳房超音波檢查,5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而大於20歲的女性,最好在每月經期過後一週做乳房自我檢查,停經婦女每月應固定一天檢查。

此外,平常要養成均衡飲食習慣,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取,每天至少30分鐘以上的運動提升免疫力。陳建志表示,乳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預防方法,因此,唯有及早發現與治療,才能提高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