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調查

三民書局爭產2/台灣出版龍頭創立69年 劉振強花1.6億編辭典爭口氣

創立於1953年的三民書局,由劉振強(中)、柯君欽(右)、范守仁(左)「三位小民」成立,所以稱「三民」。(圖/報系資料照)

三民書局在1953年由劉振強和友人柯君欽、范守仁創立,當時因為劉等3人自認只是「3位小民」,所以將書局取名為「三民書局」。創立時三民書局蝸居於台北市衡陽路,與文具行和其他書局共用店面,1961年遷居重慶南路,雖然歷經柯、范兩位共同創辦人退股等風波,劉振強獨資經營的三民書局仍日益茁壯,歷經近69年的努力,成為出版1萬多種書籍的業界龍頭,還擁有重慶南路、復興北路兩棟大樓,室內總面積達1200多坪的大型書店。

提到三民書局,不能不介紹創辦人劉振強,祖籍江蘇南通的他,堪稱台灣出版界傳奇人物,他少年適逢戰亂,17歲隻身從上海來台,孤苦無依、流落街頭,幸經好心的台北關渡陳姓阿嬤收留,不但讓他有棲身之所,每餐還讓他吃白米飯,陳姓阿嬤和家人卻只吃番薯籤,讓劉振強感念一輩子,視阿嬤如親生母親,經常照顧、奉養,不但替她送終,還買了數百坪墓地,每逢阿嬤忌日總要親自上香致意。

劉振強做生意的特色是以現金結帳,因此大受同業歡迎,不過也經常讓他在月中就資金用罄,月底只能呆坐228公園發愁,還好總有貴人相助,讓他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有學界人士認為,三民書局的成功除了來自上海的劉振強極具生意頭腦又刻苦耐勞,也與他現金買斷學者著作權的作法頗有關係。以三民書局1957年開始發行的大專黃皮教科書為例,只要是念過大專院校的學生幾乎都使用過,而三民書局多擁有這些教科書的著作權。不過如果以為劉振強只是靠著手捧現金,就讓學富五車的大教授心甘情願配合,那就大錯特錯,他經常資助阮囊羞澀的學者,不開立字據、也不催討稿件,讓學者們心甘情願替他寫書。

劉振強創立的三民書局成出版界龍頭,他預付稿費訂金、不催稿,許多學者心甘情願替他寫書。(圖/三民書局提供)

教育界盛傳,1987年前後,劉振強得知台大教授胡耀恆好不容易獲得宿舍承購資格,但付不出頭期款,劉親自登門拜訪資助,讓胡嚇了一跳,直說「我怎麼還你呢!」劉連說不必還,以後寫了書交給三民出就可以了。胡在宿舍住了30年,書稿也拖了30年,胡終於在80歲交卷,將《西方戲劇史》大作交予三民書局出版,成為學界佳話。

不要以為拖30年才交稿太離譜,還有一位台師大教授黃慶萱曾撰文自述,他1974年簽約收了三民書局2萬元訂金,開始撰寫《周易六十四卦經傳通釋》一書,直到2020年才全部交稿。黃寫書的46年間,劉未曾催稿,讓黃慶萱感念不已。

劉振強在出版界最著名的事蹟,首推編纂三民書局鎮店之寶「大辭典」,劉明知編辭典吃力不討好,仍從1971年起,以公司盈餘和房地產向銀行借貸籌資,費時14年出書,耗資巨資1億6千餘萬元。由於當時台灣印刷廠都是採用日本漢字的銅模,字形既不標準也不夠美觀,劉不願「大辭典」誤人子弟,乾脆以教育部公布的標準字體為準,自費刻了3套銅模,光是鑄字用的銅模和鉛條,就買了70噸。

三民書局耗資1億6千萬元出版《大辭典》,讓日本漢學家驚艷,還榮獲金鼎獎優良圖書獎。(圖/翻攝三民書局網路書店)

可惜台灣當時印刷技術不夠成熟,因此拿到日本印刷,對方營業部負責人與劉面談時,竟把腳翹在咖啡桌上,不屑地說:「中國人還會有用14年才完成的事嗎?」劉受了日本人不少氣,仍耐著性子跟對方協商,後來日本漢學家看到「大辭典」內容大為驚嘆,從此不敢小看劉和三民書局。

出版「大辭典」後,劉振強深刻認識到,市面上排版通用的日本漢字急需改進,他開始還進行造字工程、自行成立造字工作室,並發展專屬的中文排版軟體系統,以因應電腦作為出版工具時代的來臨。劉振強不惜成本、致力出版業基礎工程,奠定他在台灣出版界無可動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