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夢不醒2/立案不代表正派 立委籲公平會加強監管傳銷業
記者:甯其遠 | 2022-07-28 06:00
A小姐指控,喜富客公司提供給會員的健康飲品一罐要價5000元,而且不能選擇購買的項目,認為董事長高杰是假借販賣商品而行詐欺之實。(CTWANT合成圖/方萬民攝、翻攝自喜富客臉書)
多層次傳銷業者喜富客股份有限公司(喜富客)因涉嫌違反《多層次傳銷管理法》及《刑法》詐欺罪,在今年5月遭到台北地檢署提起公訴。喜富客的傳銷商會員C先生原本也有6個下線,幾年來他陸續付了約新台幣200萬元,但在公司遭起訴後,已停止支付其它下線的配額,只留下一個自己的戶頭繼續繳納每個月的重銷金額,希望未來可以有機會主張自己的權利。
「消費者看到有政府立案,自然會認為這間直銷公司是正派合法的公司。」C先生說,他曾參與過其它傳銷公司向公平會報備的過程,主管機關查核傳銷公司提出的申請時,會查驗該公司的經營制度是否能夠運作,但主要是計算公司會不會因為太高額的分潤而「泡沫化」倒閉,只要沒有明顯違法、或是分潤制度太不合理,就能報備過關,對於後續實際運作的細節、銷售商品的內容以及分潤給直銷商會員的情況,似乎沒有太多查核。
立委林岱樺指出,根據統計,這兩年來台灣以「直銷、傳銷、老鼠會」模式進行的詐騙案有超過30件,也就是說,平均每個月會發生一起多層次傳銷糾紛,有些案件的金額甚至高達百億,而且,可能還有一些未爆發的非法傳銷,正在傷害社會大眾,這種亂象顯示出現行法規的不足。
林岱樺說,她曾在立法院質詢時要求提高對傳銷業的管制,但公平會答覆認為傳銷商多屬零售業,不似銀行、保險等行業,沒有高度監管的必要。目前國內的法律對186項行業列管為「許可」或是「特許」,連兒童課後照護業、居家式服務業都必須經過審核後才能得到營業許可,但直銷行業卻是國內唯一採「強制報備制」的行業,不須經過許可,只要報備即可,很容易被民眾誤以為「既然政府都核准經營了,應該是合法正派經營的公司」。
林岱樺說,鄰近的日本、韓國都對傳銷公司實施高度管理,甚至管控這些傳銷公司的獲利情況,確保公司將足夠比例的獲利分給會員。她說,國內有業者主張,政府過度管控會扼殺產業發展,但韓國直銷業實行高強度監管2年後,該國傳銷產業的營業額反而爆增,而利潤也都「藏富於民」,分享給所有的消費者,而國內的直銷產品有九成以上都是食品、化妝品與保健品,直銷業的良莠不僅攸關消費者的財產,對國民健康的影響也很大,呼籲公平會應該研議更嚴謹的法規,在不擾民下加強對直銷公司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