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蔡炳坤出血性腦中風「1個月未醒」昏迷指數8 能否康復就看「2大關鍵」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圖/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上月11日與市長柯文哲出席餐敘時,席間突然因為出血性腦中風發作,身體不適倒下,緊急送醫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塊及腦室引流,算算時間已經過了一個月,他至今仍處在昏迷指數8,屬於重度往中度昏迷的邊緣狀態,病情依舊不樂觀。有專業醫師分析,蔡炳坤當初應該腦出血的血塊不小,且壓迫到腦幹,才會至今病情沒有明顯改善。從他目前仍處重度昏迷的狀態來看,腦功能應該有受到影響,如果接下來在「自主呼吸」和「意識狀態」這2大關鍵指標沒有達標的話,後續病情進步的幅度就會有限了。

回顧蔡炳坤的出血性腦中風病發急救過程,他是在上月11日晚間7時20分左右,突然於餐敘間倒下,7時49分由救護車送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救,當時診斷他右側大腦出血型中風,緊急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塊與腦室引流,後續轉加護病房觀察到現在。

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大巨蛋籌備處副執行長陳世浩,日前在台北市議會備詢時曾透露,蔡炳坤目前仍處深度昏迷,不過瞳孔反應比之前好。而台大醫院腦中風中心加護病房主任鄭建興表示,昏迷指數的分數分布為3至15分,正常人昏迷指數是滿分15分,分數越低代表昏迷指數越嚴重,重度昏迷區間為3至8分,蔡炳坤目前嚴格說起來,依舊處於重度昏迷。

鄭建興分析,蔡炳坤到現在還陷入重度昏迷狀態,推判當初蔡腦中的血塊應該不小,可能腦幹已受壓迫,造成腦部受損。但外界好奇,蔡炳坤在病發後,已經用最快的時間送醫開刀,怎麼還會深度昏迷?鄭解釋,如果患者出血速度比送醫時間更快,血塊又很大的話,那麼即便馬上開刀,能恢復的幅度依舊有限。

鄭建興坦言,一般出血型腦中風病人經過緊急治療,如果病情有進長,「通常開完刀幾天內,就會看到進步」,但若術後都過了一個月,仍須仰賴呼吸器,則通常預後不會太好,進步空間也有限。對於蔡炳坤的病情預測,鄭建興認為,目前要先看兩項指標,第一是看患者能否自主呼吸,第二是看意識狀態,能否再進步一些,若這2大關鍵都能達標,後續才有辦法來評估語言跟肢體的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