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綜合

「壓迫性窒息」釀梨泰院154死 專家:流體效應導致失控!

專家認為,南韓梨泰院慘案主因非踩踏,而是壓迫性窒息導致多人死亡。(圖/翻攝自韓網)

南韓首爾梨泰院29日晚間的萬聖節派對活動發生大規模推擠意外,導致至少154人喪生。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官員31日表示其中包括26名外國人,包括伊朗5人、中國和俄羅斯各4人、美國和日本各2人,而法國、澳洲、挪威、奧地利、越南、泰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和斯里蘭卡則各有1名死者。

美聯社也分析報導指出,2021年美國休士頓音樂節、1989年蘇格蘭希爾斯堡足球場、2015年沙烏地阿拉伯朝覲期間、2003年美國芝加哥夜總會以及其他無數大型集會活動都曾發生過踩踏事件。

美聯社整理這些踩踏事故的共同特徵指出,在意外事故的影片中,可以發現群眾拚命試圖逃離,雖然「踩踏」也造成死亡,但實際上多數群眾都死於「窒息」。

2021年11月休士頓推擠踩踏事件發生後,英國索夫克大學(University of Suffolk)客座教授史迪爾(G. Keith Still)受訪時表示,「當人們掙扎著想站起來時,手臂和腿會扭曲在一起…只要30秒就會失去意識,大約再過6分鐘,就會陷入壓縮性或限制性窒息。這通常是導致死亡的原因,不是壓死,而是窒息」。

大型活動醫療救護醫學會理事長、馬偕災難醫學科主任張國頌也表示,包括演唱會、跨年或各項賽事,活動結束的人潮分流是最常發生推擠或意外的時候,其中斜坡、下樓梯處、狹窄通道最容易發生推擠,而女性、身材矮小者首當其衝,承受壓力更大,易導致缺氧呼吸困難,甚至發生壓迫性窒息(創傷性窒息)。

壓迫性窒息是指胸部受到漸進式重壓,胸部沒有足夠空間擴張換氣,造成缺氧,通常會以頸部、頭部點狀出血發紫為表現。

在結構面的考量,張國頌表示,當每平方米若超過4人,就要小心產生「流體效應」,個人無法自由活動,會隨著人潮推擠向前,因此會造成前方壓迫,因此這也說明此次梨泰院為何在斜坡時發生踩踏現象。

若活動在室內舉行,如音樂會、大型舞台表演,尤其要考量人潮群聚造成通風不良,產生一氧化碳中毒,此時紅血球失去攜氧能力,以致全身無力癱軟甚至昏迷。

若活動在戶外舉行,則要小心臨時搭建的高台承載量,也要避免同時間過多人跳動,產生瞬間重力衝擊導致舞台坍塌,此外,在散場時也要考慮人潮疏散動線與分流措施,才能確保安全。

張國頌強調,大量人潮匯集的地方,易造成數據通訊無法通話與定位,主辦單位應在活動前加強無線通訊配置系統。區域救護系統需配備具有AED的緊急救護技術員來回巡邏,並隨時向現場指揮中心傳回最新資訊,也是能夠即時掌握現場脈動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