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踢世界盃2/靠著「逐單生產」撐過疫情通膨寒冬 「紡織春燕明年第二季現蹤」
記者:陳柔蓁 | 2022-11-17 06:00
疫情間歐都納的瑜珈產品表現很好。( 圖/翻攝自歐都納臉書)
儘管今年世界盃將創下史上最多觀賽人數紀錄,原定11月25日歐美年終購物大型促銷活動「黑色星期五」,提前11月7日開跑,折扣打到5折以上,但衣鞋消費庫存去化力道仍虛,運動品牌大廠NIKE、ADIDAS股價嗨不起來,台灣紡織供應鏈已預做準備,「紡織產業春燕明年第二季現蹤」。
回首2022年,台灣中部最大型布廠弘裕高層心有餘悸地告訴CTWANT記者,「今年第二季,紡織業訂單突然消失了,這是通膨導致的,先是品牌廠觀望市況,後來影響到消費者信心」。
儘管國外成衣買氣虛弱、庫存仍居高不下,「銷庫存大約半年後,客戶會開始補貨,訂單就會回來」,一家小型紗線業者根據經驗樂觀研判,「今年也不是最糟糕的情況,之前2000年經濟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都撐下來」。
國外品牌大廠積極去庫存之際,訂單回補了嗎?絲織公會理事長、富綢董事長莊燿銘認為,「目前還沒看到品牌大廠積極的回補訂單,主要是升息循環還沒結束,這令消費者購買力下降。」但他謹慎樂觀地說,「預期明年下半年消費者將有餘裕添購新衣!」
「現在是紡織業的景氣谷底」,莊耀銘觀察絲織公會近300家企業會員的營運實況,強調業內受傷不大,「因台灣紡織業已經在10多年前由計畫生產改為逐單生產,能夠快速對客戶情況反映,現在品牌多是往後延分批、分散下,情況很挑戰,但我們能夠做到」。
國外包袋品牌愛用的的弘裕,早在疫情前,就將工業用布產品延伸到戶外家飾布有成,「那些畢竟佔營收很小部分,還是一般規格產品量比較大,才能夠維持工廠稼動率的」,疫情爆發後訂單銳減的非常時期,弘裕改以高彈性接單應戰,策略是提前準備好,客戶一下單就搶在一週內出貨,「不然他們就會跑去找別人買」。
紡織代工廠營運受制於國外客戶銷量及庫存,那麼台灣本土品牌呢?以戶外機能性用品聞名的歐都納(ATUNA)董事長程鯤告訴CTWANT記者,疫情這三年來內需表現不理想,「尤其去年三級防疫,連到海邊玩水、到山裡爬山都要戴著口罩,緊繃的氣氛讓人們降低出門意願,更不用說買新戶外裝備和衣服了」。
疫情期間,程鯤將國內65家門市關閉了兩家,並在公司內部設計OMO(Online Merge Offline,虛實整合)架構,優化數據管理系統,「之前忙著衝業務沒時間做的,我們現在來處理,疫情間也改變消費者購買行為,電商成長很快」,歐都納這個30年品牌趁機數位化轉型,「準備好了,景氣回來營收自然有表現」。
多位百貨高層不約而同表示,如果景氣回來,消費者會先採購的也是衣服,「最近國門開放,服飾消費成長率明顯,因為消費者想穿新衣出國玩」,紡織春燕終究會到,且已經顯露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