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熱線

台積電美國設廠會掏空台灣? 工商界這樣看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5奈米製程的12吋晶圓廠「Fab 21」7日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移機典禮。(摘自亞利桑那州州長杜希推特)

台積電到美國設廠,引爆「去台化」、「掏空台灣」疑慮。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昨日表示,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不只是台積電經濟力,也是台灣經濟力的海外延伸,此事長期來看是好的決定,不會讓台灣空洞化。但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直言,台積電在台灣成功發展,源於李國鼎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時大力支持,反觀當前政府對美國唯命是從,這實為扶持產業發展的一大缺點。

林伯豐表示,台積電由過去的全球供應鏈變成現在的短鏈供應,是不得已的做法,即便美國生產成本是台灣數倍,台積電還是須去。他感嘆為何當年李國鼎能,現在的政府卻做不到。

林伯豐雖祝福台積電赴美亞利桑那州設廠成功,但也強調要確保台灣半導體競爭力,目前台版晶片法推出的優惠是不夠的,建議政府提高誘因,包括其他產業在內,給予的優惠都能有明確地規畫,讓企業放心在台投資。他並強調,半導體用電量大,台灣卻缺電,這不是經濟部長王美花出面一再保證,就可讓業者放心的事,看看其他國家為求供電穩定不放棄核電,回頭檢視國內如何提高供電、留住企業,是政府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相信台積電還是會把核心關鍵技術、先進製程留在台灣,尚不用擔心去台化等問題,但台積電去美國設廠還是有許多弊端,如原應留在台灣的就業機會、外匯收入、稅收等都被美國「磁吸」過去,間接造成台灣傷害與損失。

惟面對去台化等問題,吳東亮表示,台積電用30年打造的生態系、供應鏈的發展,不是短期誰可以取代的,從積極面來看,台積電到海外尤其到美國投資,是因應市場需求而進行,也將台灣的供應鏈帶過去,不僅是配合美國要求,也是符合市場需求,擴展台灣的市占率。

工總祕書長陳益民說,雖台積電赴美設廠,的確是地緣政治的產物,但也是台灣力量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