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傳也哭泣1/清代鐵路遺址被消失 監院、立委究責桃園市府
記者:項程鎮 | 2022-12-24 06:00
台灣第一條鐵路遺址慘遭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整地灌漿而消失。(圖/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群小組提供)
台灣第一條鐵路慘遭灌漿填平!桃園火車站進行捷運施工時,意外挖到清朝劉銘傳鐵路,全台最完整的清代鐵路遺跡隨之重見天日,加上一併挖出的日據時期桃園車站遺構及國民政府興建的桃園火車站,讓台灣找回了百年鐵道歷史縮影,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不料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今年8月初突然在劉銘傳鐵路遺址施工,桃園文化局也未阻止,當大量混擬土灌進遺址時,台灣第一條鐵路就這樣永遠走進歷史!
「搶救清代鐵道遺址小組」等文資團體向立委邱顯智陳情,邱顯智在10月14日在國會辦公室召開諮商會議,邀集文化部文資局和桃園市文化局及捷運工程局等機關代表與會,文化部文資局代表認為本案如有違法之處,應依《文資法》議處,不過桃園市文化局和捷工局都自認沒有疏失,邱顯智認為仍有相關爭議需要釐清,因此附上相關資料函請監察院處理,監院函覆已經展開調查,文資團體希望監委能主持公道,莫讓歷史遺跡因地方政府不當作為而湮滅。
曾參與剿滅太平天國和捻亂的淮軍名將劉銘傳被稱為台灣現代化之父,台灣第一條鐵路由他規劃興建。話說1884年法國侵略中國藩屬越南,還意圖染指台灣,清廷派劉銘傳來台指揮協防,最後領導守軍和台灣鄉勇擊退船堅炮利的法軍。中法戰爭結束後台灣正式建省,劉銘傳當上首任台灣巡撫,他體會到鐵路對台灣建設和國防的重要,欲以「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範」,白話文來說,就是想把台灣建設成中國的模範省,奏請清廷批准後,1887年起聘請德國和英國技師興建台灣鐵路。
劉銘傳規劃台灣鐵路路線為基隆到台南,1888年7月18日台北(大稻埕)至錫口(松山)通車,1891年10月基隆到台北通車。就在台灣現代化建設蒸蒸日上之際,劉銘傳卻因為煤礦招商等問題遭清廷懲處,心灰意冷的他辭去巡撫職務、並在1891年6月4日告老還鄉,繼任的台灣巡撫邵友濂因經費不足,南下鐵路只興建完成到新竹,劉未能親眼看到基隆到台北段、台北到新竹段鐵路通車,不過台灣鐵路主要是劉銘傳規劃、籌資和構工,因此一般將清代鐵路通稱為劉銘傳鐵路。
100多年來,台灣鐵路和火車站歷經日據時期和國民政府改建,鐵路設施、路線和車站樣貌已有極大改變,就在大家以為清代鐵路已因改朝換代和城鄉發展而湮沒之際,2016年5月間,也就是劉銘傳鐵路台北到新竹段通車後123年,桃園車站因捷運施工和台鐵地下化工程拆除時,意外發現日據時期桃園車站的二爪磚,民眾在同年12月向文化局提報為考古遺址,經過考古團隊多次發掘,先後出土清朝劉銘傳鐵路、日據時期車站便所(廁所)遺構,甚至還有4500年前史前時代遺跡。
文資團體「搶救清代鐵道遺址小組」成員藍博瀚和林岳德指出,考古團隊2021年發現清代鐵路遺構,並再出土日據時期桃園驛牆基柱礎等遺構,因此提報文化資產評估與建議。
藍博瀚說,第一次看到清代鐵路的樣子很感動,「現場能清楚看到鐵路基座的鵝卵石排列,甚至連枕木位置都很清楚,而且還發現當時鐵路的側線,讓我們能一窺清代興建鐵路的工法」。他表示,如果再循線挖掘,還可能發現清代桃園火車站的票房(售票處)遺構。台灣考古學會理事長、台大人類學系副教授江芝華曾指出,挖出的這小小的一段鐵路,涵蓋並見證台灣135年來的鐵路歷史,堪稱是活的鐵路教室。
不過就在文資團體和考古學者振奮之際,施工單位桃園捷運工程局竟在8月5日回填清代鐵路遺址,並在其上灌漿,然後全面開工對遺址位置打樁,完全破壞已挖掘的考古遺址,桃園市文化局也未有積極作為保護古蹟,讓文資團體和考古學者氣憤不已,將透過立委和監委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