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估「春節後再掀新冠高峰」 防疫認知調查揭關鍵原因
記者:張雅淳 | 2023-01-01 12:29
跨年人潮洶湧,緊接而來又是農曆新年,疾管署預估1月底、2月初將再掀疫情高峰。(圖/方萬民攝)
新冠肺炎已威脅全球達三年,近期隨著新冠肺炎防疫政策陸續解封,不少民眾已迫不及待迎向疫後新未來。如何維持防疫好表現及降低新冠肺炎的威脅,為下一步重要關鍵。2022年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為瞭解國人防疫認知水平,進行千人防疫認知調查,其中發現仍有3成民眾防疫認知不足,甚至無人可答對所有題目。
為了解國人是否做好充足準備以迎向疫後新未來,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於今年11月進行千人防疫認知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7成民眾對於未來疫情走向樂觀,期待各項防疫政策可正式解封。
2.3成民眾對於新冠肺炎基礎防疫認知不及格,甚至無人可答對所有題目。其中,對於疫情樂觀者,在認知答題表現最差,恐成未來開放後的一大威脅。
4.進一步觀察民眾答題狀況,民眾對新冠肺炎症狀、確診後應對流程認知程度高,然而提及預防或治療等資訊,認知水平仍低,為下一步應努力的目標。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新冠肺炎認知程度仍有待加強,若在此情況鬆懈,恐成為下一個防疫漏洞,使新冠疫情再次反撲。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指出,防疫政策陸續解封後,近期觀察到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持續回升,增幅超過20%,指揮中心也曾表示確診數恐進入快速增加期,預估接下來可能會有下一波疫情高峰。同時,新冠肺炎病毒仍不斷變異且具一定死亡率,提醒民眾目前仍不可鬆懈。
根據統計顯示,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有高達9成患者為慢性疾病患者、7成為65歲以上長者,顯示高齡及慢性病族群仍應小心。王鶴健醫師進一步提醒,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相較一般人更容易轉重症或引發嚴重併發症,而近期政府也新增氣喘為新一類族群,若是感染後病毒以侵犯肺部為主,患者容易覺得喘或持續咳嗽,對肺部有一定負擔。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則指出,依據研究,糖尿病患者相較一般人重症風險約高5-10倍,然而近年已有疫苗、口服抗病毒藥物,若能把握時機好好使用,相信可降低新冠肺炎對糖尿病患者的威脅。王治元醫師補充提醒,已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若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無法正常控制血糖,甚至一般民眾若因新冠肺炎重症住院,一年內也可能會有血糖異常現象,恐影響免疫功能。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楊志新理事長也特別提醒癌症患者,癌友本身免疫力較差,比起一般人更容易受病毒感染,即使身旁親友防疫逐漸鬆懈,自己還是要持續維持警覺。
除了新冠肺炎病毒仍持續潛伏,長新冠可能也將成為下一步需重視的威脅。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黃信彰理事長指出,在大量民眾確診新冠肺炎後,診間長新冠患者比例約增加1至2成,其中以失眠、長期咳嗽等症狀最為常見,也較容易影響日常生活。而造成長新冠的原因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病毒侵犯器官所引起、免疫發炎性的反應以及疾病轉中重症的後遺症。
同時,相較於一般民眾,長新冠又更常見於高風險族群,黃信彰醫師說明,若能在感染新冠肺炎時就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不僅能夠降低重症住院率,更能幫助快速降低體內病毒量,預防長新冠症狀的出現。
王復德醫師也進一步說明,目前研究顯示,若民眾可於感染新冠肺炎後5日內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將有助於降低重症、住院風險。此外,提醒民眾,因應新冠肺炎病毒變化快速,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後,仍應遵照醫師指示完整服用5日,避免病毒產生抗藥性,未來恐無藥可用。
疾管署周志浩署長提醒,新冠肺炎病毒並不會一夕消失,而是會持續存在,疾管署也預測一月底二月初可能為下一波疫情高峰,雖然影響不大,但要維持台灣防疫表現,仍有賴民眾共同肩負防疫責任,落實四大防疫守則,才能共同迎向疫後新未來。此外,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為了幫助民眾更加了解新冠肺炎衛教資訊,今年也首度打造了新冠肺炎衛教網站,將最新防疫資訊、衛教資訊進行整理,幫助民眾快速瞭解各項資訊。衛教網站:https://reurl.cc/lZAM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