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缺工轉型2/速食龍頭麥當勞開「無人化」第一槍 科技大咖搶做機器人
記者:李宜儒 | 2023-01-09 06:00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曾經指出,機器人將比電動車更具市場價值。而特斯拉去年9月也展示了人型機器人Optimus。(圖/翻攝自特斯拉YT、翻攝自馬斯克臉書)
「缺工問題近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台灣不少行業更是事求人,但還是找不到人,因此機器人能否取代部分人力工作也成為產業關注焦點。不過以目前來看,要完全取代難度太高,如果透過數位化,搭配部分的專業型機器人,才有機會取代部分工作,但也是要看不同產業而定。」一位製造業主管告訴CTWANT記者。
M觀點創辦人Miula指出,台積電(2330)的虹吸效應是缺工問題的原因之一,因為台積電持續擴廠,讓其他產業,特別是傳統產業,面臨極大的人員流動問題,因為如果台積電技術員一年薪水60-70萬元,等於月薪大概也有5-6萬元,對於不少獲利能力相對較不穩定的產業,成本壓力大增。
另外一個缺工的原因,則是屬於非典型就業的外送行業,根據非正式統計,如果外送員一天工作八小時,每周五天,大概也會有四萬元的薪資,這種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因此也排擠了其他產業的用人需求。
缺工問題有多嚴重?以美國為例,像是速食業龍頭麥當勞在2022年12月就將德州一家分店改為無人餐廳,消費者先透過手機APP點餐,就可以依照指示開車到得來速車道取餐。甚至還有美國一個麥當勞店經理為了解決缺工問題,將時薪提高到50美元,結果還真的有員工願意從早上六點上到晚上11點,一天就賺進850美元。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曾經指出,機器人將比電動車更具市場價值。而去年9月30日,特斯拉(Tesla)的「人工智慧日」(AI Day)活動中就展示了讓馬斯克所認為理想中的人型機器人Optimus。
不少台灣廠商也在研發各式型態的機器人,從鴻海(2317)替軟銀設計研發的Pepper,廣達(2382)集團旗下達明機器人所生產的產線協作機器人,華碩(2357)的智慧機器人Zenbo;和碩(4938)新一代商用服務型機器人Aria;仁寶(2324)的AGV搬運機器人;緯創(3231)的自主移動機器人Wifundity;微星(2377)智能防疫消毒機器人;佳世達(2353)智慧運輸機器人MiBot等。不過這些機器人多屬於協作型或是服務型居多。
對於勞力密集產業來說,機器人能夠取代的部分依然相當低,以精密組裝來說,像是蘋果(Apple)iPhone,就仍無法用機器人來組裝;另外在搬運機器人部分,目前主要還是以倉儲為主,屬於較固定式的空間,對於像是貨物放入物流車等非固定式堆疊的工作,機器人的限制仍多。
「就目前的技術來說,非固定式的作業環境對於機器人來說,除了本身的負重能力,另外還需要像是鏡頭等空間測距等不同技術相互配合,因此現在最多就是透過協作機器人來協助物品搬運,至於要完成像是裝箱或是上架等最後一哩路,還是要以人工為主。」一位負責機器人的廠商研發主管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