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焦點

政治掩歷史2/首屆立委也是民主選出 國會特展切割他們惹議

立法院長游錫堃(圖中)親自主持立院「民主國會三十年」特展揭幕,並聽取立院議政博物館人員介紹內容。(圖/翻攝自立法院網站)

「民主國會三十年」特展正在立法院區展出,其實五權分立的中華民國立法院早在民國17年於中國大陸南京成立,民國37年正式行憲後就成為我國最高民意機關。

現在的五、六年級生,可能還對民進黨創黨人、前民進黨立委朱高正當年在立院跳上發言台,大罵第一屆立委「老賊」的畫面有印象。當年民進黨批判的「萬年國會」,是指中華民國從民國37年(1948年)到民國80年(1991年),任期長達43年多的第一屆立委。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第一屆立法委員,任期是三年,但該屆立委在民國37年在中國大陸南京就任,並舉行第一次集會後,隔年(民國38年)就因國共內戰失利,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並在臺北繼續集會,因為政府已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控制權,無法在原代表選區進行改選,但當時還有許多國家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因此為了延續法統,第一屆立委不斷延任,部分生病的老立委甚至還吊著點滴到議場開會;直到民國79年,時任總統李登輝推行國會在臺灣全面改選後,第一屆立委才在民國80年12月31日方全部退職。

許多五、六年級生都還記得民進黨創黨人、已故前立委朱高正,在民國70年代跳上立院主席台,痛罵第一屆老立委是萬年國會「老賊」的歷史畫面。(圖/報系資料照)

策劃此次特展的「立法院議政博物館」澄清,特展主題「無政治意圖」,至於特展內容雖未觸及第一屆立委,但並非指首屆立院就是「非民主國會」。該館並表示,今年是「立委全面改選(第二屆)」30週年,再加上位於台中霧峰的博物館設有介紹歷任院長及立委的常設展,考量立院空間有限,特展才從第二屆立委開始介紹。

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則緩頰,多數第一屆立委是中國大陸選出來的,與台灣關連性低,紀念迄今30年的台灣民主化盛事,希望在野黨及外界不要過度政治化。他也希望立院早日遷建,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

據了解,「立法院議政博物館」成立於民國96年,位於台中霧峰原臺灣省議會紀念園區內,專責立法院議政史料之蒐集、典藏、研究及展示。因為屬於立院一級幕僚單位,該館不像一般博物館,有專屬印信,僅有戳章,展覽規畫要聽命立院「長官」,因此民眾可能較陌生。

民進黨立委許智傑認為,多數第一屆立委是在中國大陸時當選,與台灣關聯性低,盼在野黨對於紀念民主國會30年,不要過度政治化。(圖/黃耀徵攝)

立院院長游錫堃1月31日為該特展開幕時說,昔日「蔣氏政權」以動員戡亂延續法統、凍結國會改選,造成第一屆立委無限期延任,形成與民意脫節的「萬年國會」,雖從民國58年起,實施第一屆立委增額選舉(民選立委),但改革幅度小、非定期選出的第一屆立委仍被稱「老賊」,但經過全國人民30年努力,立院運作水平,已「可媲美歐美先進國家的國會」。

儘管立法院連民主國家國會常見的「聽證權」都還沒有影,官員答詢亂說話不必負責,立院是否已堪比美他國民主國會還很難說,但第一屆立院8位院長及立委,包括曾在民主轉型過程也有角色的倪文亞、梁肅戎等人,僅因議政博物館常設展有介紹,就僅以「萬年國會」、「老賊」寥寥數語形容,幾乎是「被消失」,卻引發議論。

國民黨智庫教育文化組召集人、前立委陳學聖說,歷史不應任意切割、消失,第一屆立委功過是可公評之歷史議題,絕非「老賊」二字即可一言帶過,就算民進黨痛斥「萬年國會」,但也有史家肯定他們代表著中華民國「法統」,串起中華民國政府從中國大陸到台灣的歷史,凸顯從威權走向民主,在不流血革命下,政權輪替仍能和平進行,民主轉型絕非一蹴可及。因此,認定民主國會只有三十年,就像同綠營詮釋中華民國歷史,總是從1949年國府來台開始談、刻意忽略中華民國1919年早已成立,讓相關歷史被消失,不僅將令後人誤解民主唾手可得,更簡化中華民國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