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賠不完2/恐怖713事件 數百山東流亡學生及2校長血染澎湖灣
記者:項程鎮 | 2023-02-26 06:00
曾親身經歷「澎湖713事件」的山東流亡學生,包括前警總司令王若愚、前陸軍總司令李楨林和前國防副部長王文燮等人,回到澎湖事發地點致祭。(圖/報系資料照)
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期間造成不少民眾苦難及傷痛,以許多台籍菁英「被消失」的二二八事件來說,在民主前輩努力下逐漸掀開神秘而殘酷面紗,但是被稱為「外省人二二八」的「澎湖713事件」,由於地點遠在離島,且受害者以山東籍人士為主,較少為外界所知,卻與二二八事件並列為白色恐怖時期兩大冤案,知名作家王鼎鈞曾指出,當時國民政府藉這兩件大冤案懾伏本省人和外省人,達到在台灣立定腳跟目的。
澎湖七一三事件又被稱為山東煙台聯合中學冤案,起源是國共內戰後,山東省煙台聯合中學師生在總校長張敏之等人帶領下,歷經上海、湖南、廣州等地,千里迢迢跨海帶領近8000名流亡學生到澎湖,名作家王鼎鈞的親弟妹也在其中。
根據王鼎鈞紀錄,1949年6月這些山東流亡學生從山東撤退到廣州,當時共軍勢如破竹,廣州朝不保夕,煙台聯合中學總校長張敏之和各校長們天天開會,到處奔走請願,希望師生能遷來台灣,替國家保留讀書種子和民族元氣,此時台灣實際掌權的陳誠禁止學生入境,除非願意當兵,後來勉強同意讓師生到澎湖,因此師生分兩批搭船到澎湖馬公。
王鼎鈞指出,當時的山東省主席秦德純和教育部及陳誠講好(此時蔣介石已下野,不在台灣),讓女學生和16歲以下孩子繼續念書,17歲以上的孩子則接受文武合一教育(不是當兵),不過時任澎湖防衛司令的李振清卻撕毀協定(另一說是李振清遭39師師長韓鳳儀設局),1949年7月13日集合男學生,只要身高足夠者,不管是否年滿16歲,統統編入步兵團當兵,學生們氣憤舉手呼喊:「要讀書不要當兵」,竟遭士兵開槍並舉起刺刀傷人,司令台前一片鮮血。
挺身抗議軍方食言的總校長張敏之、另位校長鄒鑑和5名學生,竟遭移送台北保安司令部,最後以顛覆政府罪判處死刑槍決,同案還有60多位學生押回澎湖管訓,宣誓脫離未曾加入過的中共組織。至於死亡和實際關押人數仍是謎,一般認為牽連師生至少百餘人。結果5千多名男學生被迫入伍當兵,1955年數十名不願繼續當兵的男學生,群集抗爭要求回學校念書,遭軍方逮捕關押200餘天並起訴。
其餘2400多名女學生和年幼孩子獲准念書,遷到台灣就讀員林實驗中學,由煙台聯合中學的訓導主任苑覺非擔任第一任校長,繼續照顧有幸念書的山東流亡學生。
雖然山東遷到澎湖的8000名流亡學生,占當時從大陸隨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的外省人只是小一部分,但這8000子弟卻是人才輩出,被迫入伍最後當到上將的有前國防部副部長王文燮、前海巡部司令王若愚、前陸軍總司令李楨林,升到少將、中將更不乏其人。至於幸運未當兵、後來成為知名學者也很多,包括曾任國防部長和台大前校長的孫震、中研院院士張玉法、中研院前副院長朱炎及警政署長顏世錫等人。
本案直到1997年才翻案,當時國民黨的葛雨琴、民進黨的謝聰敏、新黨的高惠宇等立委聯手提案制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被害者及家屬始得平反,並於2009年在澎湖馬公設立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