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二代2/每年忍痛砸400萬收購番茄再銷毀 一動作後他喊「免驚!」
記者:林榮芳 | 2023-04-09 06:00
展鮮董事長鍾建展(中)從事番茄種植20年以上,現由兒子鍾宇軒(右2)擔任總經理負責業務及加工,而女兒鍾欣岑則擔任行政主管(左1)。(圖/趙世勳攝)
全台最大牛番茄供應商展鮮農產,不但每年契作產量高達8000公噸,還自建冷鏈加工廠,32歲新當家鍾宇軒的背後推手,正是十年前率先打出契作整合番茄農的鍾建展。「火車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殺出來的血路就是你的!」展鮮董事長鍾建展現正交棒給兒子鍾宇軒。
嚴格說起,展鮮目前已是番茄農第四代,過去鍾家祖先在雲林種植黑柿番茄,後來才改種牛番茄。2013年,鍾家第三代鍾建展開始以契作方式,擴大整合其他番茄農的生產,這一轉型,使得世代務農的鍾家有了新事業。
為何從種植跨入契作?CTWANT記者到雲林採訪展鮮時,今年57歲的董事長鍾建展現身,提起這一段整合番茄農、平衡市場價量的緣由。
「以前是冬天產量過剩常棄採,夏天產量不足則需進口,供需失衡,價格難以穩定,且冬天、夏天的價差可從每公斤5元到200元,高達40倍。」鍾建展說,「連鎖餐廳及速食店一直希望我們用均價簽約!」一旁的鍾宇軒也補充,「早年農產品都有歹的、醜的藏『貨底』出貨的陋習,連鎖餐飲業最在意的是品質、規格尺寸統一。」
為了滿足國產番茄價量穩定的通路需求,鍾建展改以契作方式整合同業,「為要給大家種植的信心,農夫只要收成,不管多少量,我都要收購。」他也因此吃足了苦頭,「每年盛產期時會比需求多出1成約500~600公噸,為了穩定市場價格、不讓流出市面,我們只能銷毀或餵豬,約有400萬元因此打水漂!」
隨著契作業務擴大,7年前鍾宇軒帶著醫檢師、網路行銷的工作背景回家幫忙,讓展鮮做出品牌、成為規模企業,「與各餐飲連鎖業者長期合作下,也讓10年來供貨量成長3倍!」
儘管國內牛番茄市場的價量獲得穩定,但冬天過量、夏天不足的問題,仍未解決。「這2年中國大陸不進口農產品,農委會才鼓勵業者導入冷鏈技術的政策。」鍾建展話鋒一轉,「供需失衡問題長達十多年,展鮮早在5年前就開始規劃興建冷鏈廠。」
鍾建展拍板拿出1.25億元投資興建的冷鏈加工廠,去年11月啟用。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去年底節氣跑掉至少1個月,入秋後種的蔬果,都因太熱沒辦法生長,照理說冬季會盛產、菜價回檔,但碰到暖冬、天候異常,菜價維持高檔水準,導致每樣菜都貴。」鍾建展說,「原本打算將過剩的番茄做加工冷鏈保存,現在只夠當季生鮮使用,冷鏈設備沒辦法啟動。」
鍾建展預估,今年牛番茄產量預計較往年少1200公噸以上,但他沒在怕,因為加工冷鏈廠已到位,「今年要從目前60甲的契作農地增加到100甲以上來種植牛番茄」,「現在擴張到2倍也不怕過剩,過剩就進冷鏈加工,希望將價格整年均價控制在每公斤100元以下,以前沒有冷鏈完全不敢這樣做。」
被問到這項建廠投資預期多久能回本?他坦言這是一種賭,「農業不是很好賺耶,借錢蓋工廠,每天利息都在燒,現在最缺的就是通路。」鍾建展轉向二代接棒的鍾宇軒說,「要怎麼跟外界結合,是自己課題,沒人會幫你,要加緊自己腳步向外拓展,不單國內市場,甚至全球各地。」
負責開發業務的鍾宇軒說,除了牛番茄本業外,展鮮也可承接其他水果的初級加工,像是釋迦、芒果、奇異果、火龍果、芋頭、玉米,「各種蔬果都能委託代工切塊加工,展鮮不藏私願分享、大家一起研究,怎麼樣的保存、包裝,能讓冷凍果超越鮮果變得更好吃。」
目前展鮮一廠為生鮮廠、二廠是冷鏈加工廠,鍾宇軒說,因倉儲空間有限,其他加工農產品只能短暫冷凍倉儲,等加工事業SOP運作順暢後,打算再興建三廠專門做冷鏈,目前1200坪的土地地目正進行變更,未來還計畫打造3300坪基地的觀光工廠,土地也已買下。
「這條路就像鴨子划水,凡事都要自己摸索,過程一定是跌跌撞撞,但總得有人開頭,不走不行。」鍾建展寄予厚望鼓勵鍾宇軒,「火車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殺出來的血路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