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焦點

再生治療大鬆綁2/病患、家屬花大錢恐「只買到希望」 政府不能神隱

由於癌症患者常抱怨接受治療後身體產生不適,許多癌症病患及家屬,會對接受再生治療動心起念,希望能降低患者痛苦,只是再生醫療無法保證一定有效,價格卻高昂,也讓不少患者望之卻步,圖為病患接受化療示意圖。(圖/報系資料照)

時隔四年,再生醫療法、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再度於立院闖關,一位上屆立院就參與審查的立委觀察,藥界、學界對再生醫療雙法質疑仍舊,但醫界反對聲音變少。此次積極推動立法者已記取教訓,除對質疑聲「冷處理」,還傳出私下透過醫院、醫學校院動之以情「別擋生技發展、讓患者乾等」,再加上適逢大選年,立委也不願得罪醫院,只「點到為止」,幕後顯有高人指點,但無解的依然是「病患權益誰來把關」的老問題?

此次再生醫療法草案改採「製劑(藥品)」與「治療(技術)」雙軌模式,再拼立院審查。竹縣藥師公會理事長、新竹縣議員林禹佑直言,不論再生治療是技術或藥品,最後都要打入人體,不懂為何期盼排除「藥事法」、「藥師法」規定?他說,就算再生醫療是新領域,已執業藥師求學時未必接觸過,但醫師亦是如此。重點是基於醫藥專業分工原則,不論是調劑或製劑管理,都與藥師過往的經驗與基礎專業知識習習相關。醫師處方、藥師管理藥物、調劑,為病人把關劑量、交互作用、藥物品質,才最能保障病人權益。此外,藥師定期換照前都要修習新學分,為跟進再生發展,目前已有開設相關課程,藥界也正在討論如何加強藥師在這方面的職能提升。

至於患者家屬面對再生醫療該如何自保?林禹佑建議,若要接受再生治療,若本國案例仍屬稀少,可多加詢問國外已有完整人體試驗的成果,至於「再生醫療技術」,則應在術前多方探詢其可能風險與效果,以及國內外執行情況、有無加入臨床實驗之可能,資訊越透明,才能幫助病人及其家屬做出決定。

一位在國內大醫院執掌調劑、頗孚聲望醫師指出,當今國際最有名再生製劑無異是諾華藥廠研發CAR-T免疫細胞製劑,該製劑治療棘手的淋巴瘤、骨髓瘤療效超過七成,且經嚴格的完整臨床實驗驗證,研發超過10年,才拿到美國藥證,雖仍可能引發患者強烈發炎、且療程收費高達台幣千萬,但仍被病患視為最後救命稻草。該醫師感嘆,CAR-T在重金、人力研發下才終成國際醫界焦點,反觀台灣只重再生醫療鬆綁,當醫院不必臨床實驗即可治療,藥廠業者為何還要再按部就班費心研發再生製劑?不僅接軌國際有疑問,癌症患者療程動輒數百萬,如何降低患者負擔、監管療效,衛福部責無旁貸。

由諾華藥廠歷經十年、投入研發的再生醫療製劑CAR-T,因為有效治療血癌比例不低,台大醫院也有治癒個案,再加上經過完整四期臨床實驗,療程價格雖破台幣千萬,還是讓不少患者充滿期待。(圖/報系資料照)

「媽媽是乳癌末期患者,在中部教學醫院接受化療,醫生說會替媽媽申請健保標靶治療提高療效,偶然間我在醫院看到細胞治療免化療痛苦廣告很心動,打電話詢問,對方開價250萬,雖然不能百分百保證療效,但家人仍認真考慮讓母親施做,弟妹們還說錢若不夠,願分別向銀行借信貸湊齊,慢慢還」,從事業務助理工作的小堤(化名)說。

小堤告訴CTWANT,治療機構不保證細胞治療療效,讓她非常掙扎,擔心花錢讓媽媽成白老鼠,好在主治醫生聽說後,質疑其療效,不贊同家屬「花錢只買到希望」,她母親也因等到標靶治療病情受控,否則也不知是否已背上大筆債務,若仍無法救回媽媽,小堤說她一定會認為人生沒希望了,畢竟家屬面對生死抉擇已「心亂如麻」,難以分辨及查證再生醫療療效、安全性等諸多細節。

藥品的臨床實驗,向被國際公認是把關藥品品質的基本「科學證據」,「再生醫療法草案」審查時引發極大爭議遭保留協商的第九條條文,即明訂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技術,在哪些情況下才能免做臨床實驗逕行實施。其中,第二項條文明訂「(醫療機構)經執行人體試驗結果,證實其安全性及初步療效」要件,遭外界質疑文字模糊,即使再生醫療法有損害救濟條文,但人體試驗結果、安全性、初步療效認定都由醫院說了算,又缺臨床實驗數據,萬一治療環節出問題,患者病情惡化甚至過世,病患、家屬恐難以討公道,如何處理必須更多集思廣益,恐非官員一句「都有GNP」就會有解。

新竹縣藥師公會理事長林禹佑指出,醫師能對症下藥,藥師則更能把關藥品劑量、交互作用、病患承受力等,醫師藥師共同合作,將可以讓再生醫療對病患權益更有保障。(圖/翻攝自林禹佑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