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綜合

智慧科技推翻「行人地獄」惡名 提升交通安全不再是夢

落實人本交通、交通平權,擺脫行人地獄稱號,讓行人更安全舒適。(圖/報系資料照)

您知道近年全台交通事故有多少嗎?台灣頻傳交通意外,更遭外媒譏稱是「行人地獄」,台北去年12月單月交通事故率是5年來新高,平均每16分鐘就有1人因為交通死傷,每3天就有1起死亡車禍,台北交通事故死亡率也是東京、首爾等的3至5倍。為此,台北市議員李明賢、趙怡翔發起「跨黨派交通安全連線」,共有24位跨黨派議員參加。跨黨派交通安全連線今邀集學者、交通團體舉辦記者會,呼籲改善道路安全、推廣人本交通。

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教授接受本刊專訪,他提及依據交通部的道安資訊數據,111年因交通安全死亡的人數達3,085人,其中機車騎士死亡1,954人、高齡者死亡1,286人、路口事故死亡1,417 人,主要運具死亡數以機車佔約六成為最多,近年來交通部與地方政府雖也因此推動許多交通改善方案但仍成效有限,在這個智能物聯網的科技化的時代,其實應藉由智慧科技的運用讓交通安全改善更加落實。

智慧科技偵測車距,並即時對應駕駛資訊,就可預防碰撞事故風險。(圖/報系資料照)

李教授說明,交通事故中機車事故最多且死傷嚴重,前二天在日月潭才發生孕婦帶四歲小孩騎機車與大貨車發生二屍三命的嚴重事故。設想如能正確地偵測機車行駛的危險狀況,即時對應傳輸資訊給騎士與相關風險的車輛駕駛以提出預警,就可因應有效改善交通安全。例如將偵測單元裝置在道路路段及路口適當位置,偵測行經車輛單元的資訊,如同時偵測在危險範圍內機車及大型車輛並存,就可透過車輛間傳輸預警給大型車輛甚至機車駕駛,就可有效預防碰撞事故風險。

對於資料庫的建立,因機車事故的主要族群是18歲至24歲年輕人和高齡者族群,因其騎車行為兩極,不是相對快就是相對慢,加上高齡者反應較慢。如能在偵測資訊上加上具有保護隱私功能的代碼式的駕駛特性分類別,在偵測資訊上加註將可更能具備其預警提醒功能,對於預防年輕與高齡機車族群的事故會更有成效。

李教授特別強調台灣的交通環境多元複雜,嚴重的混合人車流造成交通事故風險高,改善交通安全是各界最關切的議題與民眾期待。除了應借鏡日本,推動「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中長期應從根本改善多元複雜的危險交通環境,短期就應規劃藉由智慧科技有效改善交通安全。建議首先由大型車與機車之V2V車路雲聯網之偵測、傳輸及預警功能開始著手並逐漸推動至所有車輛與行人,全面提高所有用路人的交通安全保障,洗刷台灣是行人地獄甚至是交通地獄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