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20年來最少 南部解渴再等等 寄望5月下旬
記者:中國時報林良齊 | 2023-04-29 06:45
除4月下旬受到鋒面影響造成中部降雨偏多外,2月至3月間降雨偏少,今年春季累積雨量為20年來同期最少的一年。圖為日月潭水位低,「九蛙疊像」全都露。(圖/日月潭風管處提供)
過去一季冷熱交替頻繁,整體氣溫為正常至偏暖,但降雨方面,除了4月下旬受到鋒面影響造成中部降雨偏多外,2月至3月間降雨偏少,春季累積雨量為史上同期第4少,也是20年來同期最少的一年,不到平均值的6成。而南部解渴則要再等等,預估夏季季風環流有機會在5月下旬建立,才會帶來大規模降雨。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今年2月至4月底這段時間,溫度變化上偏暖,主要因為今年春季北方冷空氣強度偏弱;至於降雨偏少原因,從2月1日至4月降雨來看,雖然每一次鋒面都會帶來降雨,但較為零星,較明顯春雨只有3月中旬至3月下旬,及4月中下旬因旺盛對流,才為中部以北帶來明顯降雨,而造成今年春雨偏少的原因,包括反聖嬰現象、反氣旋增強等,使台灣周邊天氣穩定、乾燥,導致少雨。
呂國臣表示,梅雨季時北方高壓退縮、暖氣團往北,此時在台灣易形成滯留鋒,並帶來短時強降雨,每年梅雨季雨量變化大,如2012年曾降下史上最多的891.1毫米,但最少的1980年僅有193.4毫米。
外界關注今年梅雨季帶來的大規模降雨,是否會較過去晚發生?呂國臣說,過去20年趨勢顯示,梅雨季大規模降雨的時間有往後延遲,仍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間,顯著降雨要有西南風及北方冷空氣配合,預估5月中上旬西南風建立機率較小,有機會在5月底建立,北方冷空氣適時南下,才會帶來明顯降雨,屆時南部才有機會解渴。
呂國臣指出,從動力模式分月預測顯示,5月至7月氣溫為正常到偏高,5月雨量為正常至偏少,6月為正常,7月尚未有偏少或偏多訊號,預測整體雨量為正常。